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浅谈儿童的攀比心理

2012-08-25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在当今社会,攀比之风的盛行,应当引起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会滋长有害心理,还会引起互相嫉妒,闹不团结,甚至导致损害他人的利益。比如,我班有个女孩,故意把食物撒在别人身上,弄脏别人的花裙。经了解,原来她往常的穿着总是班内最漂亮的,因而常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赏,久而久之,她便有了一种优越感。而今天,另一个小朋友的新裙子很美,这就使她心理不平衡而采取了上述的行动。还有一个男孩,当他发现别人的玩具比自己新颖、好玩时,就悄悄地把别人的玩具损坏或偷偷藏起来。也有一部分小孩,他们攀比的已不仅仅是衣服、玩具,而比的是爸爸妈妈开什么车,住的是什么房子,有没有到很远的地方去旅游,等等。最近一段时间,豆豆从幼儿园回家之后,总是不开心,问她为什么,总是摇摇头。有一天,幼儿园放学前,妈妈照例开着宝来轿车去接她。豆豆坐上车,嘴噘得很高,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您能换一辆奔驰轿车来接我吗?那样我会很有‘面子’的。我同学爸爸、妈妈都开着好车,您开的这个车,在我班里是最破的。”豆豆的妈妈沉默了。由此可以看出来,这种不健康的攀比对幼儿和家长都会有一定的伤害。 
   所谓攀比心理是指一种不甘心落后于他人、争强好胜、物欲性强的内心综合流露,这种心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够起到积极性作用,但如果引导不好,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这种攀比心理,用一些相对较为合理、健康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这种心理。 

   一、攀比心理存在的主要原因 
   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最亲密无间的伙伴。父母的一言一行,这孩子都可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形成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贫比富时,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如“妈妈说这样最漂亮”“爸爸说有钱人开奔驰”等。孩子们就学会简单地重复成人的话,模仿成人的语气去评价自我和他人。 
   ⑵有些幼儿园老师的师德存在问题,作风不端正。对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孩子特别关注,对他们百般照顾,而对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比较冷淡,不理不睬。作为老师,同样要注意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 
   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过去生活条件差,对很多人来讲,吃的就是一些粗茶淡饭,穿的也是一穿再穿的衣服,也没有什么玩具可以玩,更多的是自制玩具。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小孩打扮得漂亮一些,玩得开心一些,都不想输给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的满足,自然会给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⑷家长的溺爱,也是造成幼儿攀比心理的原因。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2+2+2的家庭。一家六口人就围着一个小孩转,生怕饿着了、凉着了。小孩子想要吃什么就买什么,想要玩什么就买什么,小孩子想到哪里去玩就带到哪里去玩。小孩子成了掌上明珠,握在手心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过分的溺爱与迁就、娇生惯养,会让幼儿之间产生互相攀比心理,产生依赖。 
   ⑸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但幼儿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为父母所忽现。 
   很多小孩都有互相攀比的心理,但是每个小孩形成攀比心理的原因和状况都不太一样,对孩子的攀比,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很多情况下,小孩子只是模仿了爸爸妈妈的一些言语,或只是看到老师对穿得漂亮的小朋友特别照顾,自己也想得到,等等。因此,引导小孩的攀比心理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一定要因人而宜。 

   二、攀比心理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作用 
   1.攀比的积极性 
   实际上,在攀比的后面,是孩子好强的心理在起作用,它包含着孩子对外界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注意,从这些方面来讲,这种出于竞争意识的攀比是正常的,值得保护的。但这里关键在于应该告诉孩子应该和别人比什么,怎样比。我们应当让孩子去比身体、品德、习惯、学习、理想、志气,等等。同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勤劳、节俭之类的作品教育孩子,并引导他们去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玩具,使他们有各种物品“来之不易”的亲身体验,从而为孩子具有健全人格打下好的基础。 
   2.攀比的消极性 
   ⑴不愿上学。当别人有什么,而自己却没有的时候,有些幼儿就出现了不愿上学的现象。他们一定要在自己也拥有同样的东西后才愿意去上学。 
   ⑵嫉妒、盗窃行为。在同伴之间,因为互相攀比而造成的教育问题也不少。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有新式玩具、好看的书本,自己也想拥有。有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要求买来玩具、故事书之类的,有些家长则无法满足小孩的要求,再加上没有对小孩的情绪和想法做一定的疏导,有些小孩就会想法设法去破坏别人的东西,或者直接就据为己有。这种情况虽然不会是主流,但是确实也给小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果中间没有做一些调整,长大以后对她的价值取向等等也会有所影响。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⑶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直截了当地拿孩子互相比较,往往会使在攀比中“落败”一方的孩子受到家长责难、同伴嘲弄等不公平待遇,必然会使孩子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这种比较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拿己短处比人长处。于是,在家长们一次又一次的攀比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已经不知不觉地被逐步削弱,并最终失落了。自信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质,赏识教育之所以被广为推崇,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通过赏识孩子从而强化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⑷自卑心理的产生。攀比本身是幼儿为表现自己的优越感,但在攀比过程中,部分幼儿得到了优越感,而部分幼儿在攀比中“落败”。长期的“落败”使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⑸学习重点的偏离。部分幼儿为了在攀比中得到满足,开始偏离了自己的学习重点,而是关注怎么穿衣服,怎么打扮自己,怎么花钱,想尽办法使自己的外表和物质享受上与同伴的不同。 
   长此以往,攀比心理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事情的演变总是会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说在小孩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和教师没有注重这一块的引导,给他们一些良好的教育,就会给小孩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今天小孩子一定要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才肯去上学,明天要求去香港迪斯尼游玩,后天又有其他更多的要求,如此种种,家长势必无法长期地满足这些要求,而且给自己和小孩都带来很大的烦恼。 

   三、解决幼儿的攀比心理的对策 
   1.改变家长的消费观 
   消费观反映着人的健康心理和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和高档化,社会与家庭的消费观念影响着孩子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儿童的消费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不良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辨别能力,因此,需要从改变家长观念做起。在家长论坛活动中,我一一举例孩子身上的攀比消费的现象,又举出小学生、中学生的品牌消费现象。这些攀比心理若得到父母错误的支持,会使孩子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虚荣心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因此,我和家长共同分析了孩子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形成原因,共同商量改变这一现象的策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们也感觉到了高消费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提倡适度消费,对于幼儿攀比消费的要求不能有求必应。在选择玩具时要考虑玩具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为孩子购买衣服时要考虑衣服的实用价值,为孩子购买吃的东西时则要考虑营养价值等等。 
   2.转移攀比的支点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我们就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好习惯、好行为、动手能力、为班级做好事、帮助别人等方面进行攀比。比如:当我了解到茜茜小朋友用自己的旧娃娃攀比邻居小朋友的芭比娃娃,也要妈妈买时,我就和她一起用纸巾给娃娃做了一条“纱裙”,又用漂亮的布料给娃娃设计了好几套可以拆换的衣服,茜茜剪衣服样板,妈妈再把衣服缝好。就这样茜茜再也没有提起要买芭比娃娃了。茜茜妈妈说:“还是老师有办法!” 
   3.扩展游戏的材料 
   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在孩子的消费愿望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现在,市场上幼儿价位颇高的游戏材料、消费广告良莠不齐,不断地刺激孩子的购买愿望,驱使孩子产生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我们仅仅有这方面的认识和忧虑是不够的,应该以自身的渲染力引导孩子理解、感受并不是高价位的活动材料才是最好的,一些不起眼的废旧材料同样可以变成好玩、好用的东西。因此我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自然材料、废旧材料,投放、运用到了孩子的活动中。如用食品袋、包装盒开“娃娃超市”的游戏;用各种废旧纸盒制作汽车、小动物住的房子;又如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废旧布料做沙包、布棒;用可乐瓶做保龄球、酸奶瓶装上橡皮筋做“拉力器”等等。我们的孩子在参与收集、参与制作、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感受到了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游戏材料会玩得更开心,才是最有价值的。 
   总之,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联系。广泛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幼儿园、社会、家庭合一的教育环境是让幼儿攀比心理往积极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育理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