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环境创设

2012-08-1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美育是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美育也是如此,教师要上好一堂美术课,首先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继而引导儿童学习去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在此,我称之为“美育的环境创设”。我将其分为以下三方面:物质、语言及思维,三者相辅相成。

  其一,物质环境。即为儿童提供学习的物质条件。

  儿童绘画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中各种物体在头脑中的影像,因此,要让儿童动手学画,首先要给儿童提供绘画内容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或是录影带等,为儿童提供切实的生活体验。

  如“吹泡泡”一课:

  教师可在课前组织一次“吹泡泡比赛”,或是由在上课的时候,由老师带材料到班上,现场为儿童演示吹泡泡的情景,若是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也可以为儿童提供相关图片或是录像带。总之,应尽量为儿童提供直观、具体、形象的教具、学具,让儿童对所学的内容有真实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影像。

  其二,语言环境。即上课时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

  语言环境的提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物质环境的运用,其演示、说明,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传播媒体。教师要将一堂课上活,除了内容要能吸引儿童,很大部分要靠老师的语言技巧。首先,教师说话的内容要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此外,还要做到用词准确、适当,能够恰如其分发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让儿童较容易地理解到自己的意图,明白教师的要求。

  如“吹泡泡”一课:儿童通过教师提供的物质环境,对“吹泡泡”的情景已有了一定的影像,但仅限于那一基本画面,儿童的思维没有活起来,画面也仅仅停留在那一刻,此时,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儿童让画面在自己的头脑中活起来。“泡泡越来越大,慢慢地变得比小朋友的脸还大…”,随着老师的谈话,儿童的思维一步步前进,头脑中的画面也越来越鲜明。这样的描述,不但能进一步加深儿童对吹泡泡的印象,同时也对激发儿童动手操作有很大的作用。

  其三,创作空间的环境创设。即为儿童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在上一环节中,儿童已对作品的主要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头脑中已产生了较鲜明的印象,但还缺乏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加入,还没有自己的个性。曾经有人说过:“一百个儿童就有一百种思维”,没有两个孩子心中的蓝图会一模一样。因此,我们此时需要调动儿童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其大胆创作,即为儿童提供创作环境。教师可先示范,说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如“我的泡泡长着一双大大的翅膀,他们飞到了空中,一起去参加运动会……,你们的泡泡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请儿童说出自己的泡泡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于是,一幅幅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作品诞生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儿童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同时得到了较好地发展。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