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打人”——幼儿交流的特殊方式

2009-02-01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该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大,有其自身 的特殊性。对儿童的有一些行为,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或就事论事的态度妄加断论。然而,有的家长、教师大 概出于“教育”心切,常常给孩子乱下“皮大王”、“多动症”、“智力低下”等等结论,孰知这给稚嫩的童 心多么沉重的打击!
    有一个男孩,从出生至3岁半,一直由母亲带,上托儿所后不合群,不爱说话。他看见托儿所里有许多小朋 友很高兴,就用手出其不意地触人一下,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而被触的孩子以为他无辜打人,或还手打他, 或告诉老师他打人。结果老师就批评他。后来他就改用脚踩,被老师数落“怪”、“爱打人”,并叫小朋友不 要与他玩,使这个本来就不合群、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的孩子更孤独,没人和他讲话,只能哭着跟妈妈说,不再 去托儿所了。
    还有位男孩,该家长认为他比较调皮,对他看管特严。在家规定他画画,写数学题,或者看小画书。然而 ,成人稍不留意,他就窜到邻居家,学着电视中武打的动作,“嗨嗨”喊两声,或者拉开邻居家的抽屉橱门。 家长说,在家里,他只要“嗨嗨”地叫,就打他,不知打了多少次也无用。只有看儿童电视片时他才能坐得住 。于是,这位家长逢人便说:“你看看这孩子,有多动症的!都快进小学了,还手不停脚不停的。”开始这孩 子还有点难为情,几次之后也就无所谓了。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的行为呢?
    首先,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上进行分析,而不要急于下结论。如第一例中的孩子,属于语言表达 和交往方式上存在问题,这在3~5岁幼儿中是常见的。当孩子出现用手或脚碰别人时,老师要先问为什么,也 许孩子不会说,老师可以从正面揣摩孩子的心理:“是不是他先碰了你?”“是不是他拿了你的玩具?”“是 不是你想让他走开点?”“是不是你想和他玩?”等等。此时的孩子尽管不太会表达,但能听懂成人的话,他 会诚实地对其中一问点头的。同时,老师还要细心观察,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个行为的。我在的幼儿园 中班有位幼儿,高兴时要咬人,越喜欢谁越要咬谁。该班老师没有先批评,而是耐心询问,细心观察,发现该 幼儿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有问题,于是一边留心该幼儿这一行为的产生,一边告诉他怎样表达自己喜欢的情感 。几个月后,该幼儿咬人的行为就改掉了。
    其次,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行为,除了细致观察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循 循善诱,耐心帮助。如第二个例子的情况在5~7的男孩子身上较常见。这一阶段儿童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 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特别是平时比较好动的男孩,他把他认为是好的,对的,全拿来加以模仿,一方面要消耗 一些能量,另一方面也要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因此,对待此类孩子,在安静活动一段时间后,要安排一段活动 量大的活动。他模仿自己喜欢的“偶像”时,成人不要粗暴干涉,要在肯定的前提下,教会他怎样模仿“偶像 ”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由于此类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成人要反复多次地提醒、引导,耐心帮助,对 孩子取得的一点点进步要及时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可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的“丑”。
    总之,对儿童的一些问题行为,不要乱下结论,要观察分析,然后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手段帮助他,这样, 问题行为是可以得到纠正的。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育理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