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谈学前美术教育的新评价-海南学前教育网

2010-12-1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对于学前教育美术活动和作品评价,其着眼点不能单纯地停留于孩子们绘画技能的高低,更主要的是看通过美术内容教学过程这一形式,  学前美术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是一项具体而有复杂的工程,正确的分析学前美术学习的内容是获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然而,儿童美术内容评价能够近一步的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开发他们的智力与情感也是直观重要的。
关键词;认知策略,理智技能,评价方式,美术素养,
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美术教育历来是儿童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儿童园整体课程的改革,在综合教育中,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老师必须以美术的要素为纲,有系统、有顺序地组织和设计美术活动。
学前美术内容的范围
美术教育的内容设计必须注意内容的范围,由于学前美术教育是作为促进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学前儿童美术学习的内容范围因包括六个方面 :                            
1.美术学科知识。学前美术教学是用美术作为基本载体而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美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成为美术教学的基础性内容。美术学科知识包括与美术学科相关的工具材料的知识,审美知识,美术知识属于言语信息范畴,主要指美术工具材料的名称,造型,

用色与选色。构图方面的知识。
2.美术技能。再美术学习和表现当中,美术技能是一项基本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获得需要练习和实践,在学前美术教学中,老师或设计者要能探究学前儿童美术表现与创作所需要的基本的美术技能,并把一个整体性的动作技能分解成一组从属动作,先学习某一从属技能然后将动作连贯起来学习,在动作技能的学习时,有任知成分参与,因而有必要帮助儿童了解与某项美术技能相关的知识。知识与技能结合可以促成美术动作技能的有效迁移。
3生活经验与体验。生活经验和体验将决定儿童对主题知识的领会,也会影响他们美术创作的题材范围。在主题背景中的美术教学内容分析中必须关注生活经验与体验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喜欢生活,环境,艺术中的美”是我国学前艺术教育总目标之一将审美知识与生活经验纳入到学前美术教学内容范畴当中,也是时代的要求。这部分内容往往不是依靠老师通过美术教学进行传授的而是儿童积累的。
4美术活动的智力技能与相关的认识策略。智力技能是指能使学习者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言语信息是“知道了什么”,智力技能是“知道怎样”。具体涉及到儿童如何运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认识策略是指儿童借以调节自己的注意力,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它是学习者管理与操作自己学习过程的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认识策略要求儿童学会如何决定表现题材,如何构思,如何思考等。
5态度。学前美术教学中的态度一般指对美术活动过程与结果,美术活动中的人,美术活动材料与工具的认识,喜欢,选择行动的可能性。美术活动的态度分析可以从相应认知学习任务与动作技能的学习任务分析着手。需要什么态度,这是学前美术学习内容分析的必要的环节,也是具有美术活动的以充分开展的必要前提。
6一般技能。一般技能是指诸如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展现出来的交往,合作创造性思维等技能。这些技能不是美术活动中的主体内容是自然附属于学前美术的内容。
学前美术教育评价的方式
 评价活动既可由

老师担任主体,也可以由儿童、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员担任主体。美术评价活动的人员参与可由老师单方面评价、同伴间相互评价、儿童自我评价、儿童对老师作品评价进行再次评价、甚至来自家庭与社区等多方面评价画组成。新的评价方式的人员组成使儿童对作品的产生、过程、结果有了更丰富的、多层次的认识。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内容的宗旨在于使儿童初步学会简单的绘画技能,形成一定的美术素养以及相应的心理品质,学前美术教育既然要发挥出教育功效,就不能缺少了评价这个环节。而评价的目的就在于 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儿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学前美术教育通过对内容评价能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开发他们的智力与情感。以下介绍了几种评价方式:
1、 老师的评价与儿童对老师评价或老师作品的再次评价:
    老师的评价是对儿童美术能力的小结,能客观地发现美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老师的正确评价也是儿童评价的榜样,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评价仍是必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儿童对老师评价

或老师作品的再次评价则培养了儿童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坚持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由于受过去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儿童在评价中常常迷信老师的权威,缺乏自主意识。
2、 同伴间的评价
    集体互动教学是发展儿童相互审视评价的最好方式。集体教学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观察每一个儿童的表现。老师引导儿童关心同伴的言行,帮助儿童学会客观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在教学观察中发现儿童在对自己作品和同伴作品比较时,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好,一般情况下,儿童总倾向于过高评价自己。通过老师的引导、儿童同伴间的评价、相互的审视具有了平等性、互换性,对评价的接受也更为放松、自然了。儿童通过与老师、同伴的对话、乃至争论中学习如何协调、解决问题。
3、 自我的评价
    大班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而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大班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并不高,仍处于学习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阶段。大班儿童的自我评价已从依从性评价、局部自我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开展儿童自我评价后,儿童对自己的评价也更为客观公正了。他们对作品的自我评价从"我画的好","颜色好"发展为"颜色使主要的物体显得更突出,旁边的色彩正好与它相对"等等。通过自我评价既能让同伴有机会了解自己的作品,又能对自己作品有更理性的认识。同时老师帮助儿童做出积极的自我评价,还能使儿童增强自尊和自信。
四、更新观念,探索科学的儿童美术

活动评价方式
  《纲要》指出,儿童园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儿童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建立科学的儿童美术活动评价方式,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评价观。要重点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评价目的由侧重甄别选拔向侧重导向激励转变。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评价就是区别是非,比出高低,显然这是非常片面的。评价儿童美术作品,不应以筛选、排序和评优为最终目的,而应重在激发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建立自尊、自信,投入热情和毅力,促进每个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要多用面向儿童个人的纵向比较,慎用面向儿童全体的横向比较;二是评价标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单一评价仅以画的“像不像”和“好看不好看”等技能性要求为标准,而多元评价则兼顾美术活动的多样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等基本特征;三是评价角度由侧重结果向侧重过程转变。结果评价只关注儿童已经学到的东西,而过程评价则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儿童发展的分析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儿童美术活动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不要仅仅关注美术作品本身的评价,更不要刻意追求评价的轰动效应。
  建立科学的儿童美术活动评价方式,就是要在正确的教育评价观指导下,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内容、时间、地点等条件,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从而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儿童

[1] [2] 下一页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艺术教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