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如何弥补幼小衔接差异?

2012-06-27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幼小衔接,一个听来颇有专业味儿的“烦心事”来了。家长在这个“十字路口”,怎么办?面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家长又能怎样去弥补?

  幼小衔接,一个听来颇有专业味儿的“烦心事”来了。家长在这个“十字路口”,怎么办?

  今年新升入小学的儿童最近会收到一份入学通知,这就意味着曾经在幼儿园里活泼可爱的儿童,将成为一名在课堂上接受教育的小学生。这是儿童生命旅途中一个重大的转折,他们将从“动画世界”走向“符号世界”、“规则海洋”和“人际湖泊”。

  再过两个多月,崭新的学习生活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是喜是忧,可能因人而异。许多小学班主任在以往的家访中发现,即将进入小学的儿童普遍存在“双重心理”:对上小学既热切向往,又有些害怕。一位小学教师在介绍家访情况时说,有个长得虎头虎脑的男孩一听到母亲说,到了小学就要“收骨头”时,马上露出惊讶的神色,直嚷嚷“我不要上学了”。有的家长在开学临近,便把所有玩具统统收集起来,并对儿童下禁令:从此没有你玩的份儿。更多的一年级新生因为对小学没有具体概念,显得忐忑不安。

  新生入学不适大致有“四种现象”:

  一是缺少准心理备,对小学学习因为家长“说法”的误导而背上精神包袱甚至产生恐学情绪。

  二是合作意识淡薄,与伙伴相处存在问题。

  三是生活习惯不好,早上起不来,早餐不吃就上学。

  四是对学校无概念,对学习心中无底。

  弥补幼小之间的三大差异

  一是学习方式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面临从活动课程到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幼儿园,儿童们学习活动包括四个模块:生活、学习、游戏和运动,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而且幼儿园实行保教结合的原则,运用恰当、灵活、多样的方法,将教育教学的内容融合在活动中,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引导幼儿积极地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主要特点是“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教育教学有明确、严格的学科界限,每个学科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考核体系,有统一的教材读物,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来让学生学习课堂规则、行为规范,大量不熟悉的符号如拼音、汉字、数学符号等,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特点也比较明显。

  二是学习环境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面临从自由开放到统一规范,学习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

  幼儿园与小学从环境到作息时间都有很大变化,更多地要求学生增强自主性。在幼儿园,环境布置色彩丰富、温馨,玩具丰富,课桌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设置各种活动区角,各种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由自在地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弹性空间很大。而小学,教室布置相对单调,桌椅规则摆放,公共区域少,如果要活动也只能在过道上简单地活动一下。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地学习环境转换成教师激趣、学生探索、主动实践来获取经验的学习环境。从作息时间看,大班小朋友一般每天只在上下午分别有2-3个时段的集中学习活动,每个时段约30分钟;而小学每天有5-6节课,每节课35分钟,教学时间净增两倍以上。

  三是人际关系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面临从熟悉到陌生的教师和同学,人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幼儿园,儿童的饮食、卫生、睡眠等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与儿童交流的语言像父母一样亲切,交流的话题围绕着生活中的一切内容,教师有时还会抱抱儿童。而在小学,教师与学生交流更多是围绕教学内容、课堂纪律、课后作业。在幼儿园时,人际关系是合作的小伙伴关系。到了小学后,随着环境和课程等的变化,儿童间出现了竞争、小团体等现象,人际关系出现了更多的社会性方面的因素。

  把习惯培养放在首位

  一年级新生最缺少的是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但很多家长最担心的是儿童成绩不优秀,对习惯不太在意。专家指出,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是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入校的第一课。

  现在不少家长在儿童入校前,往往拼命教儿童识字、做算术题,作为上学的准备。对此,徐汇区逸夫小学校长李川认为,就一般情况而言,小学新生在小学有一个好的开端,关键是看有没有良好的习惯。有一些新生字识得不少,数数也行,但就是习惯不太好,学写字,手势笔势都有问题;一些儿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课堂里安静不下来。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学前阶段只注重艺术特长培养、与家长只注重单一的识字、数数传授有关。一些家长拼命教儿童识字,但对儿童一些不好的习惯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一边喂儿童吃饭,一边教儿童识字,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养成了儿童思想不能集中的习惯,而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说,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候学生的外显差距虽表现在学习成绩上,但这是由习惯的内显差距造成的。

  幼小衔接,要从以教授儿童特长为中心转向习惯的培养,多识一些字可能在小学初始阶段有优势,但对以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而习惯的培养则对儿童的近期学习和将来发展有突出作用。习惯好,受益一生,而习惯的培养,则需要从小做起。

  闸北区大宁国际小学校长徐晓唯说,在儿童入学之初,不仅要准备儿童的学习用品,还要进行儿童的心理准备,因为小学学习生活的起步非常重要,家长把儿童的心理调适到一个好的水平,这其实是一种更重要的“预备教育”。

  友情提示:

  1、好习惯从整理书包开始。书包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理性的家长应该让儿童在规定时间内整理好书包,这虽是一种简单劳动,却可以培养诸多习惯。

  2、养成时间概念。对儿童的作业和任务完成,开始用时间来加以检测,让儿童懂得“看时间”、“用时间”和“把握时间”,以形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和处事方式。

  3、尽管小学一年级新生并不要求写字,但如果儿童已有兴趣,要注意诸如读写姿势等行为习惯。

  4、抽一定的时间,对儿童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看看儿童的持久集中时间能有多少,并据此采用合适的办法加以改进。

  5、模拟学校上课时间调节生物钟,在暑期中将儿童的作息习惯转到小学状态。

  (来源:高分网)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家园共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