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如何消除幼儿入园恐惧心理

2016-02-2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以上部分幼儿在园的现象,心理学上叫做“分离焦虑”现象。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分离焦虑”源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行为,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或其他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

 

案例一:

初秋的早晨,阳光明媚,孩子们和家长一起,三三两两地来到了幼儿园,一会儿,幼儿园里热闹起来,说话声、欢笑声汇成了一首与众不同的美妙音乐。突然,在这美妙、和谐的音乐声中,传来了一阵刺耳的哭叫声:“我要回家,我不上幼儿园”,这刺耳的哭叫,既打破了音乐的和谐,也让人心头一颤,原来是小一班的雷雷小朋友双手紧紧拽住妈妈的衣服不让妈妈离去,哭闹着不愿意上幼儿园。

案例二:

午睡的时间到了,小二班的孩子们安静地来到午睡室,在老师帮助下,脱好衣服,盖上被子,安静地午睡了,一会儿,大多数小朋友进入了梦乡。这时,老师听见小宇怯怯地说:“老师,我要尿尿”,于是老师带着小宇来到卫生间。尿完后,小宇躺下了。过了一会儿,又传来了小宇要尿尿的声音,老师又让他去了,他只尿了几滴。就这样,每隔几分钟,小宇都会要尿尿,在整个午睡的时间里,前后共尿了十多次。

教育反思:

以上部分幼儿在园的现象,心理学上叫做“分离焦虑”现象。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分离焦虑”源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行为,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或其他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因为孩子对抚育者已形成了固定的依恋关系,他们已懂得抚育者(一般是父母)在自己身旁,是自身安全和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根本保证。当依恋对象突然不在幼儿的视线之中时,他会努力去寻找,找不到时便会不安地哭闹起来。在不同的情景中,依恋对象对幼儿的意义不同:处于自己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时,大多数幼儿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恋对象,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在没有建立起新的依恋(对教师的社会依恋不能替代父母的依恋)之前,幼儿对自己亲人的依恋情感仍然是强烈的。而且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家庭中,

幼儿往往是中心,尤其是独生子女。同时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也十分突出。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这是幼儿入园不适应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孩子初次入园,来到陌生的环境和人群面前,就会觉得失去了安全感,感到恐惧,因而紧缠父母不愿离开,大声哭闹,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研究表明,幼儿对其亲人的依恋程度越高,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

教育策略:

1、帮助幼儿作好入园准备。为了使幼儿能消除入园的恐惧心理,家长在孩子入园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带孩子接触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开学前多带孩子到新幼儿园去参观、玩耍,使幼儿对陌生的环境不再害怕。多和上幼儿园的孩子接触,听孩子说幼儿园的事,家长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

2、积极配合。孩子入园后,如果时间允许,前几天家长可以多陪孩子一会儿,当他在游戏中玩得高兴时再离去。另外,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以积极的言行影响幼儿

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从而产生害怕幼儿园的心理,拒绝进入幼儿园,所以爸爸妈妈要不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影响孩子,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因此家长应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

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许多小朋友,老师很爱他们”, 帮助孩子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长切记不可当着幼儿说:“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之类的话。其实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4、持按时接、送孩子入园。

在入园初期家长要按时接、送孩子入园,没有特殊原因,家长不能因一时“心软”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园,这样会让对幼儿园陌生感的时间增长,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另外,家长还要按时接幼儿,不能让孩子在入园后的前几天里感觉离开父母的时间过长,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造成对幼儿园的恐惧,拒绝入园。

教你一招:

父母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入园的恐惧心理呢?那就多和老师交流,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在入园后有以下现象发生:(现象愈多,说明入园恐惧越严重)

1、入园时哭闹,拉住家里人不放手

2、在幼儿园里特别乖,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3、入园后经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头疼等情况

4、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或经常将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5、在园有尿频的现象或腹泻的现象

 

6、在园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表情淡漠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家园共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