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利用活动区培养中班儿童的交往能力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通过评议游戏丰富儿童的词汇量,让儿童的评议表达能力在玩中得到提高。掌握交往方法是儿童成功地与同伴交往,发展交往能力的基础。老师在注重发展儿童语言的同时,还应教给儿童一些交往方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又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方法,交往质量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儿童与同伴间的交往活动日渐频繁起来。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强烈需求,这是一种社会生活需要的萌芽。在儿童的小社会里,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儿童逐渐认识自己,了解他人,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实现个体社会化;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相互间交流知识、经验、学习掌握社会技能和社会行为准则;他们在儿童小社会中体验欢乐和苦恼,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团结友爱、开朗大方、分享、合作等积极的社会情感和个性品质。

  4-5岁是学前中期,处于儿童其中比较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不仅在心理发展上出现了较大的飞跃,而且在人际关系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同伴关系开始冲破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从主要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的关系过渡。儿童不再总跟着成人,而是用更多的时间与小朋友相处,一同游戏。在游戏中,他们逐渐结成同龄人的伙伴关系。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中班儿童的同伴关系还是最初级的,结伴对象还不稳定,儿童在一起玩不长,吵架是常有的事。因此,利用4-5岁儿童人际关系变化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无疑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活动区是儿童自由选择主动发展的活动。在这里,儿童自由结伴、自由交往,能力相仿、兴趣爱好相同的儿童聚在一起活动,他们没有心理压力,教师面对小群体儿童能够满足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而,活动区宽松的环境为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提供了有利的场所。笔者认为:利用活动区培养中班儿童的交往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儿童的交往能力是在交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积极地为儿童创设丰富的交往环境。

  “活动区”的设置正是从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空间和丰富的合作机会。要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一方面要考虑到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实际需求,考虑到活动区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还要开阔思路,为儿童创设多层面、全方位的交往机会和交往环节。如:在组织儿童开展活动区活动时,教师既要引导儿童自由先进活动内容,活动项目,给儿童分配角色的自主权,又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交往能力发展所需要的特殊条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可通过角区标记牌来规定活动人数,有意识地让儿童在活动中互相协商、互相谦让;在活动材料和玩具的提供上,教师应有意识地给予限制,在活动中培养儿童轮流、分享的精神;为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在活动区设置需要儿童间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等等。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角色游戏区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在这里,儿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如:爸爸、妈妈、医生、售货员等等进行广泛的交往。在交往中,儿童学习执行角色的行为规则,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判断行事,体验各种角色对人对事的态度,从而学习了医生对病人、售货员对顾客、孩子对长辈的不同交往方式,学习各种人际关系。在活动区,儿童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增加对不同人物、不同交往方式的了解,不断丰富交往经验。活动区活动,为儿童营造了宽松的交往环境和亲密和谐的交往氛围。在这里,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识欲得到了满足,技能获得了发展,同时,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适时指导,放手让儿童进行交往活动

  4-5岁儿童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活动中儿童间争吵、打架、抢夺玩具等冲突时有发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就成为儿童求助的首要目标,他们或是请求教师帮助解决冲突,或是让教师“判断是非”。因此,儿童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一方面,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到儿童的活动中去,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儿童在活动中的各种交往动向,有利于教师利用活动区规则和内容引导活动进程,适时指导儿童交往;另一方面,当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或在交往中遇到困难向老师求助时,老师应适当采取冷处理方式,不要急于介入,过多包揽,而是要启发儿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让他们用公平、合理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只要儿童之间的矛盾、争执不存在危险,便可让儿童自己处理,教师不要去“裁判”,如:当教师解决儿童因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时,先要对儿童的行为作出公正的判断。在制止儿童争执后,给儿童说话、讨论的机会。儿童独立地解决问题,不仅为他们提供了锻炼积极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良好机会,而县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儿童学习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或放弃错误的主张,服从集体决定,从而取得了与同伴协调一致的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儿童也只有在这些活动中,才能理解什么是友好,才能体会到友好交往的快乐,并从中开始懂得了相互协调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儿童在交往中深水出现的问题,在活动区内创设一些交往情境,让儿童通过交谈、讨论、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发展儿童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儿童的交往质量口头语是人与人之间或直接沟通、交际的工具。

  伴随着儿童期语言的快速发展,儿童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老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区的宽松氛围,激发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从活动区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取放,活动区规则等等都让儿童积极参与讨论,让儿童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在儿童相互协商中,大家对活动区活动达到共识。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区的活动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运用语言交往的机会,不断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利用表演游戏的特定环境,有计划地组织儿童开展有性节,有情境的表演、儿童通过自由地选择扮演角色,渲染于表演游戏的良好语言环境中。在这里,他们没有压力、没有顾虑、敢讲敢说、积极地运用角色的语言进行对话,儿童的表达兴趣在活动中得到不断提高;利用语言区活动,让儿童多听、多看、多讲,让小朋友畅所欲言,自由表达。通过评议游戏丰富儿童的词汇量,让儿童的评议表达能力在玩中得到提高。掌握交往方法是儿童成功地与同伴交往,发展交往能力的基础。老师在注重发展儿童语言的同时,还应教给儿童一些交往方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又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方法,交往质量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儿童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区提供的良好交往机会和交往环境,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让儿童主动地参与交往实践,在实践际操作中,不断提高儿童的交往技能,发展儿童的交往能力。

  大同铁路第三幼儿 曲景丽 刘淑清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