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

2012-08-1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儿童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儿童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嘉兴市宏兴幼儿:郁华

  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儿童发展的需要,让儿童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儿童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儿童间的能力差异。使儿童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儿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儿童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儿童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儿童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二年以来,我们通过对本班儿童美术区域的创设和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在转变以往教师示范或教师命题的基础下儿童进行活动,使更多儿童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丰富的材料增强儿童活动兴趣。

  儿童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儿童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儿童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儿童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我们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儿童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活动中,我们不会因为“卫生”而收起了颜料盒;因为儿童的“乱张贴”而藏起了浆糊。相反,我们为每个儿童准备一件工作衣、在美术区中铺设桌布、并布置创意空间主题墙。在具体操作中,让儿童自己制定计划,让儿童始终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进行创作活动。

  由于美术区域中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儿童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因此,儿童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在“鱼”的主题表现中,有的儿童会用“蜡笔”在纸上进行丰富的构画,有的儿童会先用橡皮泥捏出鱼或用纸剪出鱼,然后再进行描绘。在儿童与材料的作用中,儿童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不仅画得形态各异,表情、动作都非常生动、有趣。从中,增强了儿童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二、“主题”形式的开展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又要避免儿童表现形式多、杂而无主线的情况。因此,以“主题”形式开展,较为适宜。

  主题活动的时间,我们通常以儿童的兴趣为主,不定期更换。主题活动的内容,我们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美术表现题材,还根据儿童最热门的“话题”来确立主题,如:“蓝猫”、“天线宝宝”、“弹珠警察”、“奥特曼”等。另外,我们还尝试结合家乡风情为儿童创设主题,如:“水乡嘉兴”、“南湖春色”、“古运河畔”、“船”等,使活动形式充分满足儿童的不同需要。在自创主题“船”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船。为了提升儿童经验,我设计了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船,让儿童在了解船的基本特征后,用各种废物制作“船”。就在儿童们热火朝天地动手操作时,我发现欣欣却坐在那一动也不动。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呀?”“我不会!”“那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啊!”马冯琪主动地来到了欣欣身边开始操作,可我发现欣欣只是在一边看着,并没有真正动手参与。由于时间关系,教学内容只好告一段落,我把船投放到了美术区中。下午,我意外地发现了美术区中的欣欣,她正独自用二个牙膏盒在创造一艘游艇呢,一会看看,一会又笑笑,正沉浸在喜悦中。课堂中毫无兴趣的她,此时竟然如此陶醉?

  主题活动的内容与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内在的活动动机;主题活动的形式顺应儿童的发展需要,使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适当的介入提高儿童审美能力。

  在活动中,儿童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材料,也需要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区域中,我们投放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如:贝雕、名画、工艺盘等,这些作品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对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可是儿童对于作品的欣赏往往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无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时,我们就必须适当介入,以开放性的言语引导儿童发现规律、研究画法;启发儿童对比思考、展开联想;诱发儿童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让儿童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扩展思维的广度;感受不同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得到参与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也提高了欣赏技能、提升了审美概念。

  四、作品的价值激发儿童创作欲望。

  对于儿童的活动,教师应给予充分关注,并做出合理评价。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源源完成了一幅蛋壳贴画后,大声表扬了他:“源源贴的小鸟真漂亮!”没想到儿童们都笑了起来,一头雾水的我只好“请教”作品的主人。“老师,我贴的是飞机,这是机翼……”他指着我“心中的翅膀”告诉我。我明白了,不是“眼光”出的问题,而是“理解”出的问题。鼓励儿童参与自评、互评等形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儿童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与说明,明确儿童的创作意图。就这样,儿童的自评成了我们对其评价的基础。

  对儿童所创造的作品更要珍惜,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其它区角中;也可通过展览或装订成册的形式展示,吸引儿童与家长的关注,增强儿童的创作积极性;还可以将其布置到活动室内,让儿童体验成功的快感和教师对其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

  五、自由的组合培养儿童合作能力。

  由于儿童间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之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儿童们自由组合、搭配,一幅出色作品的完成往往是几个好伙伴合作的产物。一次,在观察中我发现平时老爱打闹的嘉嘉和奇奇居然成了好朋友,他们正一个人负责剪纸,一个人负责粘贴,在完成一幅漂亮的“海底世界”呢!看他们配合地这么默契,使我深刻体验到了美术区域活动是培养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教师。通过对儿童美术区域活动二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明确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更新了理念。对儿童所表现出的一些“有创意的行为”易于接受,激励儿童产生奇思妙想,也为我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努力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艺术活动真正成为放飞儿童思维的空间。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