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乡土文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沈雪琴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勿容置疑,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培养;而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人的培养实际上是解决做人的问题,究其实质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因为人类自降生开始,就进入了将伴随其一辈子的社会生活。由此,必须寻找一条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途径,并寻求一个易于让孩子可操作、可

勿容置疑,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培养;而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人的培养实际上是解决“做人”的问题,究其实质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因为人类自降生开始,就进入了将伴随其一辈子的社会生活。由此,必须寻找一条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途径,并寻求一个易于让孩子可操作、可亲身感受体验的活动载体。依据我国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开创的“活教育”理论思想,我们在客观分析本园地理位置和周边社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从丰富的枫桥本土文化中选择确定了省陈研会“十一·五”立项课题《民间手工艺渗透于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现正值开展第一轮的实践研究。民间手工艺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它必然保留着民间文化的某些特性,如:实践性、生活性、综合智慧等,它不仅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更多地反映在精神层面的活动和环境中。由于精神状态的活动不能用言语、知识来传授和表达的,所以需要建筑在孩子亲历亲为和操作、实践基础上的感受和体验而逐步形成的,因而我园充分利用民间手工艺这一载体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对课题研究的再思考。

一、在目标的培养上寻求结合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五项目标,无论是自信心、同情心、责任感的培养,还是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激发,都属于社会性的主要内涵,社会性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早在二、三十年代,陈鹤琴先生就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他认为:“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都是过着社会生活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既然如此,人就必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怎样使这个关系正确而完好的建立起来,以通过这个关系参与共同生活,通力合作以谋控制自然、改进社会,使个人及全人类得到幸福,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要讲做人,应当努力来学习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纲要》的社会性目标便可理解为“做什么样的人”的培养目标,即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他还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环境,是人文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在与人的相互交往和作用中,幼儿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习得文化的特征,进行着对儿童发展来说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为此,本园选择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社会资源——民间手工艺,并确立课题进行研究。这是由于苏州枫桥镇是一个驰名中外的文化古镇,有着丰富的民间手工艺传统,先辈们创造了以石雕、竹编、刺绣最为有名的民间手工艺。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幼儿期就开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手工艺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而且有助于幼儿实际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有助于萌发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情感,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恰恰与新《纲要》的精神和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从而更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

二、在内容的选择上寻求切入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枫桥是个文化古镇,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勤劳勇敢的枫桥人民在生活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乡土文化,曾以“三头”起家致富而又名扬四方。当然,随着枫桥街道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原有的“民间手工艺”资源在不断地流失与消失。我们既关注如何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更关注如何通过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的传承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必须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前提下找到一个可着手开展活动的物质载体,而民间手工艺可以反映我们枫桥地区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地理特征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之中,最具本土文化的代表性,也可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和想象。由此可见,把民间手工艺作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切入点是符合新《纲要》理念的。

就以“三头”为例来说明。“三头”特指枫桥的地方资源石头、竹头和砖头。以前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炮声一响,黄金万两”,指的是开山劈石,这些石头又非常珍贵和稀有,既可以养家糊口,发家致富,又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石雕的工匠,这里必定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当然,随着环境保护的逐步加强,01年前就禁止开垦山石,关闭荡口。但石头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孩子对“石头”的探索兴趣仍然存在,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幼儿来模仿前人的劳动,重新演绎石雕的技术和过程,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参观了解,欣赏发现石雕艺术的美;还可借助其它材料来代替“石头”,如纸版画、萝卜雕刻,让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大胆想象、创作,通过操作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们的劳动,体验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喜欢之情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竹头”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普遍,目前,教师和幼儿的家人中还有过硬的“竹编绝活”存在,他们会编各种各样的水果篮、花篮、筐、竹席、日用器皿等,枫桥的许多地方还有竹林,所以,竹子也成了幼儿园环境布置、装饰的重要材料。课题班也充分利用竹头,或布置区域、或投放材料、或制作教玩具,还从“竹编”扩大到“编织”,做好“竹头”文章。“砖头”虽然只能在建筑工地上看到,但它的原材料是泥,当老师了解到孩子对泥塑的兴趣、需要时,也把泥塑列入民间手工艺的内容中;还专门开辟了课题专用活动室—民间工艺坊,分成了编织、纸艺、刺绣、陶艺四个区域。这样,保证了“三头”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使得幼儿经常沐浴在充满民间手工艺的环境氛围中,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和影响,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在方法的运用上寻求适宜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与成人、同伴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社会性教育的方法、途径有其特殊性,一方面要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另一方面要创设共同生活和交往的机会,并持之以恒直至养成。因而以凸显民间手工艺特点的“乡土文化”为孩子与成人及同伴的交往、探索、游戏创造了广阔的活动条件和空间。

孩子的“生活”包括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三个层面,有三层含义:一是生活是感性的,幼儿可参与的,但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要让孩子去参与;二是生活应该是现实的生活,是自然真实的生活,而不是模仿的虚拟的生活情景;三是生活最终要进入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活,因而它的机制是灵活的多变的。正是幼儿生活的三个层面里形成了与成人、同伴之间共同生活、游戏、交往的环境,同时把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民间手工艺”纳入活动内容,无疑在幼儿和家庭、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因为本土文化又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必须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去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们。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参观、访问、实践,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践活动的过程,讲述、体验各自的发现、、探究和收获,也习得着与各行各业人们交往的经验和技能。如:大班幼儿学习刺绣,通常要经历参观刺绣工场、了解刺绣工具、师幼共同设计图案、学习最基本针法,最后完成自己的刺绣作品这一过程。不难看出,“刺绣”表面上是一种单纯的手工艺活动,其实在它的背后隐藏着社会学习的漫长积累过程。从学习刺绣到完成作品,不仅是幼儿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而且要全身心地付出努力,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又学习着与人交往的技能,碰到问题想办法解决等。的确,精神世界的已经物化的本土文化资源不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来弘扬和传承的,我们在引导幼儿开展手工艺活动的同时,既帮助幼儿找到了一条适宜的社会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又有利于家乡本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综上所述,本土文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关系紧密,尤其是在当今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发展飞速的时代,在让幼儿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更要感受家乡朴实无华的传统文化,这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因为有一位学者曾说过:“越是传统的就越是跨世纪的”。那样,幼教工作者们在关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必要关注孩子的现实生活、关注新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育理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