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全托幼儿园的四大不利影响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在很多家长看来,儿童“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

  一、在很多家长看来,儿童“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

  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作为成年人,始终控制着儿童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是绝对的权威,而且,老师很快会指定某个自己喜欢的儿童,由他来带领大家进行活动及生活、内务自理,其他的儿童就由主动变成了配合,渐渐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遇事喜欢往后缩,而幼儿园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更是对这种退缩给以鼓励,久而久之,儿童自然视自主思维的缺失为正常。这种隐性的伤害,将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呈现出来。

  二、儿童在幼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纽带。

  把儿童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会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无法排解的分离焦虑。他们时刻地期待着父母亲的到来,但都是以失望而归,有种被家庭抛弃的感觉。而且,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儿童生理、心理上的无力感,让他觉得完全被孤立了起来,会产生一种绝望的不安全情绪,加上有些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强,可能无法完成老师规定的活动,被抛弃的感觉将越来越强烈,并根植于他记忆与情绪体验中,长大后,将造成他人格价值中的透视点,轻易地便发生情绪与情感的冲突。

  三、儿童进入寄宿制幼儿园,表面上看来,似乎锻炼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不足取的。在家庭里,家长就是家长,是可供儿童模仿的对象。在寄宿制幼儿园里,儿童接触最多的成人就是老师,然而,幼儿园老师由于职业关系,会永远保持童心四溢的职业特质,并不自觉地在生活和工作中表达出来,这会影响到儿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同时,儿童每天都生活在同伴中间,缺少不同年龄人物的样板,年龄和行为之间的空间被迫压缩,行为风格被固定,因此,他们在与父母及社会接触时,本能地倾向于用幼儿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只有这样,他才感到舒适,而家长总是认为儿童还小,所以也乐于接受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更强化了他的这种心理和行为反应形式。

  四、儿童对家长、环境的安全感依恋,是儿童成长的亲子心理对应机制。

  儿童需要这种对应机制,因为只有如此,家长和儿童才能直觉地对对方的需求和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关系,将对儿童与父母间架构起安全、稳固的亲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全托”却把这种对应关系,转移到了老师与幼儿园身上。随着教师的更换和学业的深入,这种依恋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造成儿童认知失调,无法与亲情正确地对接,造成人际关系的思维落差和情感上的冷漠,长大后,也不善与人交往,缺少交际的真诚心理基础。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家园共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