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自主性绘画”——开启幼儿心灵之窗-海南学前教育网

2010-12-1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绘画活动对于儿童来讲即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儿童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儿童的创新意识。“儿童画”像孩子们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儿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而创新则是它的主旋律。通过绘画,孩子们向我们敞开了他们神话般纯真的内心世界,发挥创造的主动性,挖掘创造潜能,使孩子们逐步建立起创作的自信,并从中体验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但传统的模仿画教学扼杀了儿童稚拙而天真的绘画方式,扼杀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儿童画的发展过程分为抽象----象征----写实三个阶段,然而中国的儿童画却过早的进入了写实阶段。从进入儿童园,孩子们便开始了“照葫芦画瓢”的写实绘画阶段,老师示范儿童模仿着画,评价也是以画的像不像为标准。此种绘画的教育方式所产生的绘画作品只能是变形了的激情性画,儿童成了傀儡,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的并非发自儿童心底,真正反映儿童内心思想活动的内容,从而也失去了本应属于儿童画最珍贵的稚拙和天真。

 “自主性绘画”是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自主性绘画,对儿童而言它是自主性活动,不受老师强制性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能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习惯了传统绘画教育的孩子们,打破依附于激情性的思想模式,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表现方法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    为儿童创作想象提供支持的环境

儿童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自我

表现,创造性自我表现是积极主动的表达激情和求新求异的能力的动态结合。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绘画对儿童来讲是一种兴趣的自然体现,是身心发展的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儿童天性的自然表现及个性的发展。我们利用每天早上来园后到吃早饭的这一段时间开展了自由绘画游戏活动,开始孩子们还在观望常常有儿童跑过来问我:“老师画什么呀?”“你最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回答道。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都兴奋起来,有的马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有的则在一旁观望,但是没过一会儿孩子们边陶醉其中了,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毫不拘束,行为和思想不会受到限制。在与同伴的观摩和学习中相互影响,思维开阔了、绘画内容丰富了,儿童从中体会到了用绘画交流的乐趣。

在儿童进行自由绘画活动时,老师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涉行为。老师的干涉会打乱儿童原有的思路,使儿童的想象受到限制,应给儿童充分的信任,给儿童自由,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尊重儿童的个性表现,肯定儿童的独特想法,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每一次绘画活动后耐心的听儿童讲述藏在每一张画后的故事,并通过提问、谈话激发儿童的进一步的想象和思考。

(二) 亲身感受多彩多姿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心理环境为儿童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而审美环境就为他们提供了审美的空间。丰富的审美环境使儿童从中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使个体与环境产生相互作用,促进儿童的绘画创作,激发儿童创作激情,满足

儿童情感需要。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首先提供各种机会丰富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儿童的角度去引导他们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头脑中积累起丰富的表象。由于儿童期的儿童思维水平处于运动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亲自操作,以具体形象为支柱进行感知觉活动。我们尝试让儿童亲自喂养小鸡、小鸭、兔子、青蛙、小鱼等小动物,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的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了解认识小动物,满足其好奇和探究心理。在观察后我们还开了各种讨论和交流活动,实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内化阶段,这时的讨论不是让儿童在一起随便的、无主题的聊天,而是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提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讲一段相关的童话故事,做有趣的游戏,这样经过互动交流儿童的思维被活跃了起来,表现激情达到了高潮,灵感随即产生了。

尊重儿童的个人意志,维护他们的创造才能。为儿童自主的进行创作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提供了机会。

二、    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的支持

艺术以创造为前提,其基本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儿童天生具有强烈的创造激情,受这种激情的驱使,他们在不停的进行着各种探索和发现,而绘画创作正是发挥儿童创作潜能的最佳载体。但儿童的绘画创作同样需要智力技能的支持,缺乏必要的技法支持和指导,儿童不能实现预期的构想,创作兴趣会逐渐减弱。所以在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解放孩子的想象力的同时,又应处理好创造力培养与技能传授之间的关系。在小班我们首先让儿童认识各种不同的绘画工具,在反复的操作中了解各

种不同绘画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特点。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

绘画离不开感知、观察和想象等认识活动,也离不开图形、颜色等符号媒介,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智力技能。所谓智力技能是指认识能力与操作性知识和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技能。运用自己掌握的工具材料,发展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儿童在色彩的搭配、形状的组合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

(一)从线条到图形

线条和图形是构成画面的基础,我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 螺旋线这些听起来枯燥无味的名称赋予有趣的游戏情景,设计了活动《奇怪的扫帚》(不同标志的“扫帚”按不同的方式扫地,在纸上留下了各种的线条痕迹),活动《跳跳车》(在车身上标志不同的线条,小汽车在纸上开锅后留下了不同的印记)。为了巩固练习我还设计了《线条彩虹》《小花布》《印饼干》等活动。这样儿童在游戏的情境中既认识了各种线条的名称,又掌握了线条的画法。同样在认识形状时我设计了《神奇的图形花盆》(有什么样的花盆开什么形状的花)《蛋糕店》《图形果树》等活动。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儿童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绘画时,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进其不断发展。慢慢的儿童实现了从看到形状联想实物与看到实物归纳形状的互通。

(二)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儿童观察事物持续时间短,易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及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系统性差、概括性差。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帮助儿童学会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我利用各种机会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孩子们观察。从孩子身边最熟悉的、儿童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如活动《强虫不可怕》《小蚂蚁回家》《蚂蚁吃什么》《青蛙妈妈和它的孩子们》等。引导儿童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不仅培养了儿童的观察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大脑内表象储存量。 

(三)想象力训练

引发联想和

思维迁移是扩展想象力的基础。它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体现。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无从谈起。在生活中要让儿童尽可能多地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在其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事物形象,给儿童充分想象的空间如:户外活动时观察天上的云让孩子们说一说它像什么?随意画一些或剪一些图形让儿童看看像什么?由于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儿童可以自由的想象大胆的发挥。同时还应让孩子们多听故事,由于对语言理解感受的不同,在听完故事后,孩子的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的结果完全不同。也可以给儿童一个图形,让儿童以该图形为原型画出具体的图形,如:要求儿童根据长方形可以画汽车、房子、柜子、电视等等,越多越好;再例如:给儿童多个图形,让儿童进行组合,看看都能变出些什么?在学会图形组合的基础上可以要求儿童加入环境和简单故事情节。进一步扩展了想象的空间。

三、    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

(一)兴趣的激发需要贯穿绘画活动的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创造性的动力。绘画活动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这叫“动机呼唤”。动机呼唤就是把儿童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动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参加者。从鼓励儿童自信参与到调动儿童情绪迸发新奇想象,从自我欣赏后的情感满足延伸到对下一次绘画活动的期待。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边画边陶醉在自己所画的幻想情境中,一会儿与画中的人物交谈,一会与画中的怪激情厮杀,把画画当作游戏,那么为什么不用游戏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大敢地画出心中的图画。我常常会将绘画活动赋予一定的游戏情景,如在活动

《家里来了小客人》中我布置了一个家的场景,将儿童自己设计为主人公,使儿童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中招待小客人,在绘画的同时学会了如何礼貌待客。

 

(二) 采用多层次的评价和激励措施

  在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时,老师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老师的一句评价、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到儿童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无论什么样的作品老师都应尽量从中找到可以肯定、激励儿童的地方,启发儿童乐于动脑,画出与他人不同的内容,让儿童在画面中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喜欢的、讨厌的都大胆表现出来。

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儿童个性化的表现,通过相互学习观摩,也可以激发儿童更丰富的想象及创造的潜能,因此发挥同伴间的教育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在每一次活动后我会将儿童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儿童学会赏识他人的作品,并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而老师的评价应体现出赞赏儿童的每一个新奇创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儿童的绘画热情。

总之,自我表达与创造性表现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主要来自于“科学”、“社会”、“语言”等领域,来自于各领域的交叉以及日常生活,在儿童绘画活动中应重视多元化的能力培养,要融合德、智、美多元素质。才能使儿童的绘画题材更为丰富,所表现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生活,更能够真实的反映儿童内心

活动。

儿童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自我表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将绘画活动对儿童创造力的特殊作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使孩子们自由的敞开他们的心扉,展现他们神话般纯真的内心世界,发挥创造的主动性,挖掘创造潜能。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艺术教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