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幼儿的合作

2012-11-1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合作是儿童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儿童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儿童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儿童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儿童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儿童的指导也显欠缺。儿童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我们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儿童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

  30.1%的儿童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儿童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儿童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儿童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合作是儿童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1、为儿童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儿童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儿童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儿童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儿童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儿童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儿童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儿童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儿童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儿童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儿童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儿童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儿童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2、为儿童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儿童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儿童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儿童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儿童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儿童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儿童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3、教给儿童合作的方法

  儿童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儿童合作的方法,指导儿童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司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反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儿童逐渐习得合作的方密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4、让儿童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儿童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儿童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儿童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儿童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儿童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儿童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儿童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5、及时对儿童鼓励、引导

  当儿童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儿童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儿童,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儿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