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儿童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初探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儿童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作为儿童的老师、家长,首先应该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教育意识和方法,为儿童创造出浓厚的体育人文环境,并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渗透到儿童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儿童自主锻炼的能力,为儿童终身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儿童时期是终身体育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儿童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儿童从小就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终身体育的意识呢?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儿童创造出良好的体育氛围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幼儿必须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放到工作的首位,[2]开展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采用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首先,引导儿童多看体育节目,关注体育动态。其次,在幼儿环境创设中,开辟儿童体育小天地栏目。儿童可以通过小剪报、画画等方式,做出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动作、体育人物等等,然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到体育小天地这一栏目中来,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更换。再次,带儿童到体育馆、体育运动场参观,让儿童感到体育活动的魅力。最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业运动员给儿童讲述自己的体育故事,给儿童树立好的榜样。

  (二)幼儿、家庭、社区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

  在儿童时期的孩子特别爱动,不喜欢长期呆在屋里,特别喜欢户外运动。我们要抓住儿童这一时期的特点,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在园内可以举办各类趣味运动会、游园会、儿童体育花会等比赛活动,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进行亲子体育游戏的活动,设定自己园内的体育日等等,为儿童创造出表现自我的大舞台,让儿童感受到快乐而又刺激的体育大环境。此外,作为儿童教育机构或体育局也应该多举行一些少儿棋类、体操、武术等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体育比赛,让儿童多一点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比如少儿体校等部门每年可以举行棋类比赛,在比赛中,不同幼儿、同一幼儿的儿童同场竞技,在一轮又一轮的挑战中,提升对自我的肯定,树立了儿童竞争的精神和意识。又如少年宫、武术协会等组织可以每年举办一次儿童武术交流会,为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平台。但要注意的是,在体育比赛中,要以重在培养兴趣为主,用发展性的眼光看问题,重在参与,淡化输赢,为儿童创造出宽松、活泼的体育人文环境。社区的体育氛围也很重要,随着大众体育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社区都装有多功能器械设备和儿童娱乐体育器材区,家长要多带孩子参与这些社区的体育游戏,让儿童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氛围。

  二、把体育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儿童日常生活中来

  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幼儿提高儿童从事体育锻炼兴趣和体育能力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要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培养儿童的体育意识。

  (一)教师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和渗透基本的体育知识

  幼儿的体育活动贴近生活,动作简单易行,鼓励儿童多关注体育新闻,多参与体育活动。例如在多哈亚运会的进行的那段日子,很多儿童回到幼儿都兴高采烈地谈论体操、跳水等项目的精彩瞬间,而且不时地加上表演动作,那种劲头好像自己得了冠军一样。教师要学会抓住教育的契机,大家一起上网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然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共享,并鼓励儿童大胆发言、相互交流,体验体育给我们带了的无限乐趣。

  (二)采用多媒体技术分享体育运动的乐趣

  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数码相机、录像机以及电脑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体育领域,如电子计时、技术动作回放等科学技术的运用,对体育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我们教师也要学会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用到日常教学中来,来提高儿童对相关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方法的认识。教师要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结合体育活动内容,在活动前搜集相关活动照片或录像等资料,展示给大家看,增加儿童间接经验,增加儿童对运动表象。平时教师根据儿童近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或体育新闻,可以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出问题,鼓励儿童和家长搜索资料带回园,介绍给其他儿童,与大家一起共享。教师还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或录像机经常拍一些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照片、录像,展示给儿童,儿童在观察自己表现的同时,也可以受到其他儿童表现的感染,树立向表现好的同伴学习的态度,提高对体育活动本身的认识。此外,幼儿鼓励家长拍一些儿童的照片或录像,让儿童拿到幼儿与其他儿童一起分享,并讲述自己锻炼的故事和乐趣,在相互分享中提高儿童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在其他的领域的活动中也可以对儿童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如美术活动中,儿童画出自己最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以及自己的各种动作姿态。

  三、从儿童感受成功体验入手,激发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从不会感到疲惫,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活动中,儿童对体育本身是否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3]也就是说在体育活动时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在体育活动中,挫折和失败的体验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孩子需要成功,成功经验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表现的欲望。

  (一)区分个体差异,标准要求从最低开始

  由于儿童个体的遗传素质、环境条件的不同,无论在身体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不同的个体都有不同的需要。我们老师要根据不同儿童的需要,设定不同的标准,而且标准要从最低开始。

  (二)学会赏识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4]孩子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同伴或家长的掌声,更需要大家对他的赏识。比如孩子在跑步中胜利了,赏识是对孩子成功的肯定,让孩子不但体验到体育带给身体的成功体验,而且更能感受到情感带来的快感;如果孩子失败了,赏识是对孩子能力的信任,是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学会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为孩子提供宽松的、健康的情感土壤,为发展儿童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调情感,成功属于每个人

  成功体验实际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儿童积极情感的催化剂。输赢在体育活动中是即刻的,这是体育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不管运动能力的强弱,每一名儿童都有得第一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带着“情感公平”的态度去设计教案。在体育比赛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儿童运动能力水平分组或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不同的体育器材,例如教师设定高低、长宽不同的平衡木,满足不同运动水平的儿童的需要,这样每一名儿童都能够体验成功。

  四、培养儿童的体育习惯,促进儿童自主锻炼意识的形成

  “终身体育习惯是在具备了自动化的运动技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人的内在需要的情况下培养起来的”。[5]因此,体育锻炼的经常性和趣味性是养成体育习惯的前提,练习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学会培养儿童体育习惯的方法,促使儿童能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一)统一作息时间,培养儿童形成固定的生物钟

  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体育习惯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为儿童制定作息时间表,并要求儿童按照作息时间起床、睡觉、游戏等,培养儿童形成固定的生物钟。例如每天都要按时做早操、午间操,即使天气不好,也要学会创造条件,最好一次都不耽误,这样在儿童的大脑皮层和大脑运动区形成了某种联系(兴奋灶),该兴奋灶有规律的兴奋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的过程形成新的分配,到了特定的时间儿童就会兴奋,促进了儿童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

  (二)根据儿童的需要和能力发展水平,制定出具有趣味性的锻炼计划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往往对某一个自己熟悉的体育游戏或体育项目感兴趣,教师要在平时注意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总结出不同儿童的体育需要后,进行分类统计,制定不同需要个体的锻炼计划。例如在园内有很多儿童喜欢踢足球,那么教师可以把他们分为一类,在早上早锻之前开展,由于他们爱好的原因,他们都能按时回园参与踢球,而且每天基本都不会迟到。

  (三)培养与孩子相同的体育爱好,做好坚持锻炼的榜样

  作为孩子的父母、老师,要学会对孩子的爱好感兴趣,培养与孩子相同的兴趣,带动孩子一起参与体育运动。例如发现孩子有跳绳的爱好,我们大人也要和孩子一起喜欢,每天定时开始比赛,并双方协商制定比赛的规则,把体育当作是娱乐的方式,而不是枯燥的反复练习。在比赛中,家长要做好榜样,不管天气如何,每天都能坚持到位,用这种持之以恒精神感染孩子、督促孩子。

  儿童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作为儿童的老师、家长,首先应该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教育意识和方法,为儿童创造出浓厚的体育人文环境,并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渗透到儿童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儿童自主锻炼的能力,为儿童终身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4]崔华芳.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5

  [5]杨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27卷第1期,2004.4

  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 徐佃伟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