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让谦让的美德与时俱进——中班幼儿谦让品质的培养研究

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世界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下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谦让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具有谦让品质的人在群体中是受欢迎的、愿意与之合作的人。一个人骄横、唯我独尊、处处以个人利益为先、不会谦让,他将是孤家寡人。因此,懂得并学会谦让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谦让、与人合作的人。       谦让作为人的心理品质之一,是一个人应具备的、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尽快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保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划分的幼儿学习活动五大领域都涉及到了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当今的孩子多数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受到家长的过分宠爱。家长只是一个劲儿地给予,却很少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孩子也少有谦让的机会,很多孩子都不懂谦让的含义,更不会谦让。孩子们对“孔融让梨”的故事都不理解,以为梨生虫了,孔融才不吃。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为争抢一件玩具、争抢一本画书而动干戈。不得不承认,当今的孩子确实少了一份谦让。课题前期工作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状态下,对5个中班160名幼儿进行了谦让行为的测试,分组提供了游戏操作材料,投放时有意将材料的数量减少(少于幼儿人数),以检测幼儿在活动中的谦让状况。其结果为:5个中班160名幼儿中,主动谦让的不到20人,争抢的40人,等待观望的占大多数,还有宁可各拿一样,都玩不成,也不让别人玩的现象,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得分很低,反映出这一心理品质的欠缺。       中班孩子已度过了分离焦虑、入园适应阶段,开展谦让这一心理素质教育非常适宜,能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他还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如果童年蹉跎,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他的话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良好的情感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人们一切良好的思想行为无不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因此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是做人教育的基础;二是童年时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心理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基于上述分析认识,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对谦让进行多层面的感知体验,通过实践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素质。       一、转换视角  理清要义       从占到今,谦让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美德之精髓,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和弘扬。时代变了,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残酷以及物欲的不断膨胀,使许多人困惑了:谦让和竞争孰轻孰重,谦让是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在许多人看来,谦让就意味着失去机会,损失个人利益,谦让就是吃亏。面对各种困惑,我们也对谦让这一课题进行了理性而又辩证的思考。传统的谦让是强调“让”,即无条件、无立场的“让”,有失自身价值的“让”,当让则让,不当让也让。社会在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谦让的内涵。如果一味地强调谦让,会造成幼儿少一份向上的情感,少一份责任感,少一份创新,少一点儿个性,这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目标。与时俱进的谦让,是引导幼儿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在交往中学会互助,在矛盾中学会谦让。以角色分配为例,我们分别介绍了猜拳、商量、轮流、竞选等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幼儿较好地运用交往策略,使幼儿让得理所当然、心甘情愿,这样的让是一种由被动变主动的让,是一种公平的让。       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哪些事情应抢着做,哪些事情应谦让,我们专门设计了“抢与让”活动,为幼儿准备了写有“抢”、“让”大字卡片各一张,小卡片每人一份,分别画有水果、椅子、笤帚、公共汽车、公共场所排队、大型玩具等,裁判员牌每人一个,实物水果(一大一小),玩具两件(一样一个)。通过情境表演:出示水果(两人抢大水果),出示玩具(两人谦让玩),幼儿讨论两个表演哪个好,谁做得对,谁能用两个字把他们表示出来,教师进而引导“抢”是夺、硬拿的意思,而“让”是不争、谦让的意思,所以这两个字意为相反。其实“抢”字还有另一个意思,是赶快、赶紧、争先,如抢着扫地,抢着收玩具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示情景图片,幼儿将手中“抢”与“让”字卡,根据图片内容,贴到相应的位置上,并说出原因。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应谦让、不抢,哪些事情应抢着做。最后以游戏“我是裁判员”培养幼儿的判断力,由老师提问题,如“我抢着帮老师做事”,“坐车时我第一个上去,抢个好座位”,引导幼儿判断,认为正确的举牌示意。教师在讲解抢与让的含义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非传统地一味地要求让,而是进一步引申出抢与让的另一层含义,使幼儿理解了抢东西不好,抢着干事的“抢”好,懂得了面对行为规则的谦让,在责任困难面前不能谦让,这样巧妙地把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出现的行为问题与习字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理解枪与让的实际意义,并学会正确使用,同时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弘扬优良传统意义上的谦让,并不断赋予时代的内涵,使继承与发展、传统与时代有机结合。既使优良的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焕发了新的生机,又使新的内涵有了发芽的土壤和不断成长壮大的根基。       二、多方引导  感受谦让       我们精心选择符合中班幼儿心理特点的有感染力的内容,除教材外,还选择一些生动的童话故事,配以形象的图片、木偶或课件,让幼儿感受同伴间友好合作、谦让带来的愉快,把生活中一些谦让行为排成情景表演、小品、歌舞表演,到各班演出,使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       三、创设情景模拟练习       根据幼儿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幼儿熟悉作品内容的同时,让幼儿参与表演,如让他们戴着头饰表演故事中同伴间友好交往、互相谦让的良好行为,通过语言和动作等来巩固印象,为谦让这一心理品质内化为自身行为奠定基础。       四、布置专栏迁移内化       由于幼儿道德认识水平较为肤浅,且在付诸实践时意志力差,因此,认识和行为常常脱节,有时会因环境或条件的变化,使已培养起来的行为出现反复。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布置专栏“我是谦让小明星”,将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视为教育的环节,如进餐、排队洗手、接水、外出活动等,引导幼儿把对谦让行为的认识付诸实施,并随时提醒指导,发现谦让行为及时在专栏上贴上小星星,由教师评价到同伴互评,进而引导幼儿自评,一天或一周内谁的小星星多,谁就是班里的谦让小明星,他将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或是优先选择做事的权利,教师及时的评价产生了动力,孩子在这种动力支配下,去主动积极地谦让,谦让的过程中得到教师和同伴的积极反馈,由此体验到了成功感。成功感使孩子不断进步,这样由外部强化过渡到对幼儿内部自发的调整,从而使谦让成为幼儿自觉的行动,产生良性循环。       五、家园同步形成品质       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只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环境之一,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而且由于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血缘和情感关系,以及家庭影响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家庭影响力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方面超过幼儿园。事实上,幼儿的发展从来就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力汇合的结果,今天更是如此。然而多方力量汇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任何力都是有方向的。三者的教育方向一致时,总效果自然会倍增,反之则会相互削弱和抵消。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谦让品质:1.发放调查表,了解家长对谦让教育所持的态度,回收的130份统计结果显示,9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10%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也有个别家长认为不应提倡谦让,担心孩子吃亏。可见对谦让教育,家长是理解、认可和支持的,这就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通过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引导策略,向家长讲明培养计划,假期发放培养计划表,以使课题具有连续性。3.建立“夸宝宝信箱”,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中的谦让行为写成故事形式,投到信箱里,由教师在固定的时间读给小朋友听。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展开谦让教育。       六、言传身教有机渗透       成人的人品修养、待人接物的原则方法、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家庭的和谐程度、家长与亲戚邻里的交往和在个人利益面前的表现等等无不对幼儿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细致入微的教育,更容易被吸收,其影响力也更稳定、深刻。因此,教师、家长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心理水平,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育理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教育理论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