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琴,高级教师,现任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把心思用在离儿童最近的地方”是她的座右铭。从事幼教工作22年来,她知责思为、开拓进取,始终把岗位当作体现自我价值和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舞台。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海南省南海名家、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省骨干教师、原广州军区幼儿教育带头人,荣立海南省军区三等功一次,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领航园长培养对象,2020年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誓做幼教事业追梦人
信念笃定,执着前行。二十一世纪初,海南建省已10余年,幼儿教育还处于逐步发展阶段。正是在这个时候,李琴迎来了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幼师学校毕业,选择到海南岛部队幼儿园工作。期间,幼儿园很多“老人”对这个舍弃条件相对优越的“大陆”学校、孑身一人漂洋过海的小姑娘能不能在岛上扎下根来存有疑虑,但她总是乐呵呵地讲:“经风雨才能见彩虹,受磨炼才能建功业,困难是暂时的,我一定能克服。”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部队幼儿园工作的头几年,她拿出“辣妹子”特有的冲劲和闯劲,以园为家、以苦为乐,全身心地投入新园配套建设中,一人干着四、五个人的活,白天布置教室、打扫卫生,晚上编教案、做教具,经常随身备着洗漱用品,加班累了就在教室里休息,睁开眼又投入工作,与同事们一道很快使幼儿园步入正轨。任教以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苦累、诱惑多么巨大,她都能秉持初心,把幼儿教育作为成就事业、回报社会的不二选择。

勇立潮头,争当先锋,敢做创新实践带头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李琴深知,幼儿教育是门创新性实践性前瞻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实践探索,才能把握幼教时代脉搏,拓展创新的高度和深度。她的目光始终投向幼儿教育的前沿、国家和本土战略发展的聚点,率先将幼儿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园本课程。2013年至今深入研究与实践幼儿海洋意识教育,主持课题《幼儿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撰写的《筑牢幼儿海洋教育“营养基”》一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所带幼儿园被评为国内首家“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带动包括三沙永兴岛学校在内的30所幼儿园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形成了海南省幼儿海洋意识教育研究与实践共同体,相关教学成果在青岛、大连等地幼儿园推广,产生全国性的影响。2019年9月,她应邀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日暨“海洋教育”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创新帮扶送教幼儿园的方法途径,从以往单纯送物资器材改变为送思想理念,连续6年承担海南省区域帮扶和农村幼儿园指导任务,对口帮扶了艰苦乡镇中心幼儿园30余所。2019年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她组织“李琴园长工作室”成员展开为期一年半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帮扶行动,并多次前往凉山送教援培,成效显著,形成了基于“孵化器+互联网”模式的乡村幼儿园区域帮扶模式探索成果,带动海南省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规范发展,促进凉山彝族自治州幼儿园同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9年9月,“凉山支教帮扶团队”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授予“最美教师团队”;2021年4月,《今日海南》在“乡村振兴”版块刊发《山海紧相连,共筑扶智路——我省教育部领航工程李琴园长工作室助力教育扶贫纪实》。

潜心耕耘,润物无声,甘为幼儿成长守护人
李琴始终认为,孩子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年初岁寒,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一再延期开学,打破了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她敏锐地发现,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孩子的活动范围、社交半径都缩小了很多。为此,她立即组织“李琴园长工作室”百余名教师,根据疫情走势设计课程,自制绘本视频,将疫情隐形的影响转换为有形的课程,给长时间居家不能外出的孩子送去温暖和问候;参与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主办的疫情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圆桌论坛、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主办的幼儿园疫情应急管理公益论坛活动;积极撰写《延迟开学,我们可以陪孩子这样聊》《面朝大海,许一场“守护希望”的春暖花开》等系列文章,将关爱幼儿的理念积极辐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公号转载和报道。2020年9月,李琴主持的“海南省学前教育社会服务人才团队”入选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荣誉面前,她没有止步,而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更高的目标不懈前行。因为她愿意,只要无愧于孩子,无愧于千千万万个家庭,她决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继续自己的幼教事业;因为她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这就是李琴——一位用心追梦的优秀幼教工作者。
来源:海南省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