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绘画与会话-海南学前教育网

2010-12-1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张家港市城北儿童园                  施红娟

世界因为色彩的多姿而美丽,世界因为物品的多形而丰富。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想表达自己对世界美好事物的感受,能随手涂鸦时,就想画出五彩的世界。绘画成了孩子最初表达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最好方法,我们应该注重对孩子绘画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如何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的用绘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呢?反思儿童园教学中的绘画现实,可以发现目前的儿童园绘画中还存有一些误区:

1、注重以技能学习为中心,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儿童园的绘画活动中,老师比较注重临摹练习,往往以“像不像、准不准”作为评价的标准,不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与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忽视了儿童的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2、注重以统一的发展要求,忽视儿童个体差异。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总有长短。每个孩子的绘画技能、想象力客观上有差异,老师过多的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整齐划一的评价儿童的绘画,忽视了儿童在年龄、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挫伤了部分孩子绘画的兴趣。

3、注重对绘画作品的评价,忽视活动过程的价值。绘画活动中,老师常在活动结束时,以技能高低、统一标准评价儿童绘画作品的好坏,忽视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流露。讲评按老师一个人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唱的是独角戏。评价走过场,全然不顾

儿童的需求与感受,缺乏实际意义。

“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我们应该在孩子用画笔表达自己情感和体验的同时,让孩子有用手、口、身、行全方位讲述他作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会话替代绘画中的隐性世界,表达内心情感。

1、蹲下身去,倾听孩子的绘画内容。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的方法,他们表现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老师应尊重他们的个性表现,针对各阶段特点进行点拨,同时兼顾每个儿童发展的个体特征。儿童的作品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事、物。不受外界的影响,随心所欲地画。他们往往把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部分画得很大,色彩的运用上多以个人感情处理色彩。如有的用自己偏爱的颜色,从开始画到结束而不调换颜色,有的喜欢强烈的对比色,认为这样表现才漂亮而根本不考虑物体的固有色。这些画法虽然不合理,却极具个性。老师应该蹲下身去,与孩子保持平等的视线,给予孩子描述自己作品的时间,倾听让他们尽情地自由自在地发挥想象,把无法用绘画表达的情感用语言表达。不管他们画得与现实是否一致,使他们具有成功感,不要任意指责儿童,打击儿童的自尊心,要善于欣赏他们的作品,以保持儿童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自信。

2、会话交流,指导孩子的绘画技能。

“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将儿童置于问题情境中,儿童有了疑问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这样可激活儿童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儿童不断去思索,不断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儿童正真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如:绘画《蜗牛》活动中,我提出了“蜗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蜗牛的家在哪儿?”“蜗牛在干什么?”“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像什么?”等问题。儿童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儿童由于受到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其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又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每一阶段的每个人的发展水平又是不一样的。一些智力平平的儿童,我们不能把他们同智力超凡的孩子相提并论。我们在评价时,要多用纵向比较,避免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儿童,使每个儿童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如:中班绘画《美丽的花园》,对能力强的儿童,应做这样的评价:“你画的花园真美丽,说说哪个是花妈妈,哪个是花妹妹……”对能力弱的儿童应做这样的评价:“你的花画得很好,要是花多一点,花园会更美丽。”这样的评价,给儿童以自信心和启发,激发了儿童继续作画的愿望,使儿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小班的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表达能力十分有限,评价宜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宝宝要去花园玩啦,你的小花开了,真好看!”中班的儿童可引导他们边想边画,表达自己的构思,启发儿童进一步创作。老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画就更好了……”大班儿童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我们可引导他们绘画中边画边看,能自我评价,不断完善。

3、多样评价,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的基础上,鼓励儿童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对儿童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儿童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

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儿童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儿童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如:在绘画《有趣的叶子》活动中,平时不爱绘画的微微,拿着画面上有三块大小不一的绿色色块及一团黑色色块的画,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绿绿的是叶子,黑的是蜗牛,蜗牛肚子饿了,想吃叶子了……”虽然,这不是一张成功的作品,但他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以前好了,他的思维是活跃的。我接过画看了看,对他说:“你今天有进步了,好棒哟!”并俯下身,抱他。经我的鼓励、表扬、赞赏,微微更有信心了,他主动提出要再画一张。我太高兴了,再次拥抱他,并启发他:“你能把叶子上叶脉画出来吗?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不会”。我鼓励他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你想画哪片叶子呢?”他找来找去,最后确定了对象。这时,我引导他观察叶子的形状及叶脉的脉络。在我的鼓励下,微微的绘画信心增强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高了。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喜悦,每个孩子又都喜欢表达自己对他人作品的感受。每次绘画后,让他们自我介绍、自我评价,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学习互相评价,可以在评价欣赏中引发绘画灵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绘画热情。让儿童自己做老师,相互做老师,可以更好的表达和展示自己,克服老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他们从与老师不同的角度找自己和同伴作品中的优点,增加老师对他们作品中隐性事件的理解,并与之互动,与孩子一起在纯真的世界中成长。

绘画是儿童园孩子普遍喜欢的活动,简单的线条,多变的色彩,经过孩子们稚嫩的小手,展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个富有灵性的瞬间凝固,一幅幅充满想象的童心世界。会话是孩子交流的工具,它能在绘画活动中描绘未能画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在绘画作品面前发自内心的心灵感受,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所以,在儿童的绘画活动中增加会话机会,能让儿童展开创造想象的翅膀,在翱游中获取成功。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艺术教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