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实际 发现问题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针对幼儿园游戏环境存在哪些问题,县教育局成立联盟中心教研组,对全县32所公办幼儿园逐一进行现场把脉问诊寻找问题所在。游戏材料少,区域设计太过单一,场地功能固话,缺乏多元化游戏环境,导致部分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论证给予建议,大家明确了户外游戏环境规划上应力争做到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游戏化;游戏环境设置上应力争做到环境多元化、空间多元化、区域多元化、材料多元化和功能多元化。


立足需求 补齐短板
面对存在的问题及短板,依托幼儿园环境提升活动的要求,针对联盟园地处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户外幼儿游戏场地进行科学整改。首先是拓展游戏空间,把更多的空间归还给孩子。比如把一些原来用于美化环境的低矮植物移植到场地的边缘或墙角;把用来观赏的水池、景观等空间改造成用于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沙水区、泥巴区;利用粗大树干在空中搭建起“树屋”、“攀爬林”、“滑索”、“栈道”等。其次丰富游戏材料。针对农村幼儿园游戏材料少、设施老化、玩教具不足的问题,县直园整合零散资金向薄弱园倾斜,助力农村幼儿园发展。为农村园配备了户外大型搭建积木、九宫格、户外滚筒、大小车轮、木质斜坡、各式套筒等多种低结构游戏材料。农村园也充分挖掘当地乡土资源,如黄河泥、茅草、玉米皮、高粱杆等自然材料,力求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有效支持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拓展游戏区域,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活动和自主游戏,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空间,修建沙水区、挑战区、涂鸦区、搭建区、综合活动区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局,增加各种标识,架构骑车游戏与生活常识衔接,丰富幼儿规则感知。对原有封闭的空间进行改造,如拆除种植园栅栏,由封闭型改造成开放型,便于幼儿随时管理、观察,浇水、捉虫、拔草,也可以玩土……实现自然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立足发展 “域”见美好
全县共改造幼儿园32处,改造面积9.5万平方米,总投资1053万元,其中县直园对乡镇园帮扶资金达500余万 元,充分显现改革的成果,联盟的力量。适宜的环境顺应了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满足了幼儿充分游戏的需要,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游戏,不仅锻炼了胆量、增强了体质,培养了主动、乐观、合作的性格态度,还培养了好奇、专注、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为成就幼儿的一生幸福奠定了坚实基础。孩子们每天开心快乐,他们愿意上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的精彩表现,都禁不住为孩子们能在良好的的环境中成长点赞叫好。
我县实施的户外游戏改造提升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真正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环境的提升,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使我县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幼有优育”“幼有善育”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