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党政重视齐心协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2008-06-14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桂西边陲,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辖18个乡、3个镇,179个村(社区),总面积3543平方公里,总人口35.75 万人,其中苗、彝、仡佬、壮等少数民族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的8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人,农民人均收入1106元,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之一。2001年,我县有幸成为联合国儿基会“早期儿童养育与发展”(ECCD)项目2001—2005年周期的项目县。。几年来,我们根据ECCD项目的有关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目前全县幼儿园布局合理,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保教质量稳中有升,家长、看护人育儿知识水平显著提高,相当部分村民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纠正并逐步呈现良性循环,可以说是项目使得我县的幼儿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2004年10月份统计,幼儿园已增加到59所,在园(班)人数为11847人, 3—6周岁幼儿入园入班率达到74.5%, 0—3周岁婴幼儿受教育率达35%2003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

  一 、党政重视、强化组织领导,为我县幼儿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治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提高民族素质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坚持把幼儿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几年来,为幼儿教育的顺利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一是将早期教育定为我县创名牌、出精品特色教育项目;二是从三税教育费附加中抽取1%、从农村教育费附加中抽取10%来作为幼儿教育发展经费,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规定,县人民政府又以隆政发[2004]53号文件形式对该内容进行调整,近三年共抽取400万元投入幼儿园的硬件建设 在政府投入的同时,发动社会各界资助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发展幼儿教育。 2000年县一建公司兴建一栋价值14万元教学楼无偿送给者浪乡中心幼儿园;岩茶乡林业站无偿转让200平方米的地皮和3个开间的房子给弄金村办起了村幼儿园;常么乡粮所无偿将700平方米的地皮和3个开间的房子转让给乡中心幼儿园,扩大了乡中心幼儿园的办学规模等。;今年7月份龙滩乡村民徐有明看到乡中心幼儿园的房屋狭小、拥挤,主动掏出自家准备建房用的2万元钱来修建三个开间的砖混水泥结构房给幼儿园作活动室,县城个休户罗畔达同志也掏出1.5万元来为该中心修建围墙、硬化活动场地;三是县教科局对关于支教“一带一”活动每年都下发文件作具体的相关要求,如隆教字[2003]12号“关于组建我县第七期支教工作队的通知”,从2000年起从县直机关幼儿园和县民族幼儿园、县城西幼儿园每年抽调4至6名二层领导及骨干教师到乡镇支教,协助乡镇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支教时间暂定一年,如果一年后受援乡(镇)幼教的硬件及软件没有明显改变的,支教工作队就不能撤回,继续留下来,直到有改观。 四是各乡(镇)人民政府也相应以文件形式来支持早期教育等。

  为了加强项目的管理,我县成立了以自治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教科局局长为副组长的幼儿教育领导机构,财政局、卫生局、妇联、团县委等部门为成员机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乡级领导机构,形成了以政府和教育部门为主的两条教育管理网络:一是县政府——乡政府——村公所教育管理网络;二是教科局——乡中心校——幼儿园、学前班教育管理网络。

  二 、多部门合作,形成管理合力 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自治县幼教领导小组协调 教育、卫生保健、财政、妇联、团委等部门齐心协力参与早期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并对早期教育进行业务指导评估、总结经验,找出困难和问题,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卫生保健部门负责提供医疗、卫生、防疫等的技术、业务咨询服务等;妇联、团委与教育部门一起进入农户进行动员工作,宣传早期教育知识并指导家长育儿、参与各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育儿沙龙;财政部门负责多渠道筹措幼教经费;民政、民族局也出力、出资、出物一起协作等。

  根据隆我县山峦叠障,群众居住分散,农民经济收入极低,因此相当部分孩子不能正常入园实际情况,多种形式办学。一是大力举办不同形式的教育点,从2000年以来,已 建103个 。如德峨乡的张家寨,离幼儿园很远,孩子入园困难,我们就利用群众的一间屋子,让乡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每个双休日到那里去组织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父老乡亲们可高兴了,连老公公、老太太都颤巍巍地提着小凳子来当“傍听生”。再如隆或乡马卡村的播蒙教学点,中小学布局调整合并到村完小后,虽然家长很愿意送子女上学,但苦于离村完小太远(有8. 5公里),原来附设有幼儿班,小学合并了以后,取消了幼儿班。针对这个情况,乡中心校领导抽调村完小附设学前班的两位老师每个学期一次到乡中心幼儿园跟班学习,然后利用双休日到这个点办起了非正规早期教育点,每星期两天,把寨子里没上学的3—6岁的孩子们集中起来进行活动,教给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们认字、念书,组织年龄小的孩子认识各种动植物、做手工、做游戏、讲故事、念儿歌等,长年累月从没间断过。为了稳定流动任课老师,乡中心校给予报销来回的路费及一些劳务费,让她们安心、认真做好双份工作。同时乡中心校定期组织乡中心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每个月一次下村、屯对 早期教育点的保教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近两年来,县教科局还不定期地组织县业务指导队59人次到德峨乡的阿搞屯、窖上村,蛇场乡的平坝村、马场屯等村屯指导,使教育点与 一定规模的幼儿园(班) 结合,拓宽了幼儿的受教育面。

  二是利用当地幼儿园的老师,协同当地卫生部门的医疗、保健人员、妇联、团委的志愿者等组成一支保教工作队,开展“育儿沙龙”活动,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和家长提供交流、培训学习的机会。各乡(镇)根据自己的实情制定活动计划,一般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幼儿园只有在双休日和节假日才可空出场地),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每个月举办一期有关婴幼儿养育与发展内容的家长培训班。家长们在既定的时间内带着宝宝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学会一起玩,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育儿经验,老师和医疗、保健人员随机指导,提供育儿咨询服务、医疗、疾病预防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措施,2001年先在县直机关幼儿园和沙梨乡等7个点开展这项活动,2002年扩大到12个点,2003年县城所在地的6所幼儿园和21个乡(镇)全面铺开实施,今年已经铺开到村、屯,就连孕妇也成了我们开展育儿沙龙、社区教育的对象。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育儿沙龙”颇有特色,家长和看护人的育儿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育儿知识的增长非常显著,受益社区不光是孩子、家长有明显变化,就是一些传统的不良习惯比如寨子里到处是猪屎、牛粪,饭前便后从不洗手,也不建厕所—撒野等等正在改变。

  三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办好家长学校 。一是要求所有的幼儿园(班)都必须挂牌成立家长学校,拟写年度计划、年度总结等业务资料;二是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充实家长学校教材,分期、分批培训示范家长学校校长和教育骨干,提高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定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借以提升家长、看护人的素质。定期举办各种育儿咨询活动,为家长们提供育儿信息资料,增长家长们的育儿知识;五是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邀请家长共同商讨,制定措施等等。如岩茶乡中心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尝试了多样化经营,家长学校的工作不只限定在讲座上,还有授课、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吸引家长,组织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活动。他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差异和成长需求,根据家长不同层次要求,分设了不同层次“家长班”,编写教案,分班上课。为让家长们听得入耳,学得进去,“家长学校”在授课中特别注重联系身边例子,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概括出来,给家长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互动活动中,家长对幼儿园工作进行大检查,提出不足和改进方法。从接受教育,到监督教育,实现本位转换。这些年来,全县59所独立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还辐射到村办园,带动了所有的正规与非正规教育机构,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三 、 切实发挥教育部门主管作用,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帮扶都只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外在因素,而教育部门则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我县教育和科技局领导以科学的战略眼光,不断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我县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偏僻闭塞的大石山区,经济、文化的落后使群众对幼儿教育缺乏正确认识,许多农村家长认为进幼儿园只不过是玩玩而已,学不到什么东西,甚至部分干部也认为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义务教育都普及不过来,哪还有精力、财力投入幼儿教育。要提高认识,宣传、动员是关键。因此,我们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采取标语、传单、调查问卷等形式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由于宣传到位,家喻户晓,全县很快形成了重视、支持幼教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创办示范幼儿园。天生桥镇中心幼儿园是1998年新办的移民幼儿园,当时只有3间教室和10套小桌椅,为了安定移民的心,稳定社会治安,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非常重视,曾两次到该园现场办公,想方设法解决幼儿园建设发展问题。除争取到武警部队的帮助外,县财政还拨款10万元,重点解决了幼儿园的必备设施问题。使该园的保教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保教质量逐步提高,很多家长纷纷慕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读,小朋友从1999年的42名增加到本学期的179名,服务区内入园入班率达100%,该园以优异的成绩在2000年底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猪场乡中心幼儿园——一所全寄托制的山区农村幼儿园,该乡属于我县最偏远、贫穷的乡,苗族占总人口的90%,山高路陡,自然条件恶劣。要除穷根,必须发展教育,而教育首先得抓早期教育。经过大力宣传与发动,父老乡亲们慢慢地觉悟到:原来贫穷是因为教育落后,所以都开始乐意把子女送到幼儿园来。因为群众居住分散,距离乡驻地又远,大部分要走1个、2个,甚至有3个小时的山路,不可能每天来回的实际情况,乡里决定办全寄托制幼儿园。家长们周一早上早早就背着米、菜,拉着孩子一路泥泞,来到幼儿园,到了周五下午再来接回家。孩子们从哭闹到学汉语、会讲故事、会念儿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家长们可高兴了。如今在园小朋友从99年的27个增加到这个学期的163个,幼儿教育事业越办越有活力。

  三是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多层次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充分发挥政府办园的骨干示范作用。如县直机关幼儿园,是全县所有幼儿园中规模最大的园,2000年县里将其定为“隆林各族自治县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经过努力,2002年被评为“百色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真正成为隆林县幼儿教育的龙头骨干园。 对私立幼儿园的管理,实行支持与管理相结合,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组织幼教评估组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对不符合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并随时追踪管理。如县育苗幼儿园,一个自费幼师毕业生于1999年9月举办的私立幼儿园,为了帮助她走上正轨,县教科局派专业人员到该园进行业务指导,刚开始时是每个月要去蹲点4天,后面慢慢减少天数直到她们能自己规范运作。由于科学、规范的管理,该园越办越火红,从开始的8个小朋友增加到本学期265个,她成为我县私立办园中的楷模。

  四是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来发展幼儿教育。2000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以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一些空出来的教室、活动场地,自治县幼教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了一个工作队,对这些空出来的教室、活动场地进行全面地检查和评估,将那些还可以用教室、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办起幼儿园(班)或学前班,当地教师紧缺的就办成非正规教育点,尽量让所有3—6岁的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比如新州镇民强村的者宽教学点并到民强村完小后,该教学点的教室、活动场地完好无损,镇上就把原来这个教学点的一位本地籍的老师留下来,把这里办成了屯级幼儿园。刚开始时,只有9个小朋友,经过老师挨家挨户的动员宣传,家长们的思想慢慢地转变了。孩子到了3岁,就会主动送入幼儿园了。如今该园已有53个小朋友。再如德峨乡堡上村阿搞屯教学点并到堡上村完小后,该点的教室、场地也是完好,在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办起了很有特色的非正规早期教育点。该寨子3—6岁幼儿的受教育率是100%,附近两个寨子的孩子也来参加活动,最多时有69个孩子。

  四、 存在问题
  1、相当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缺乏早期教育知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2、传统陋习多,如早婚早育、重男轻女等;
  3、幼教专业教师少;教师数量不足;
  4、教学资源奇缺;经费紧缺。办学硬件差,有部分危房。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1、采取三个一点(政府出一点、家长出一点、幼儿园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经费,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2、分期分批建设一批较高标准的示范性幼儿园;
  3、分片区建立幼儿教师培训基地;
  4、多种形式发展农村民办幼儿园,如一定规模的幼儿园、农村家庭式幼儿班(这些园班可适当收费或以粮食、物品代交)等;
  5、建立幼儿教育管理网络,每个乡镇除了原来的幼教专干外,还任命2至3个幼教辅导员,分片包干任务;
  6、举办党政领导培训班,提高各级领导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7、继续借助儿基会的项目契机,大力发展幼儿教育。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园长之窗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