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怎样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内向的人表现为好静不好动,不善交往,不善言谈,不善表露;性格内向的儿童往往有以下表现:咬手指或衣服、注意力不集中、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愿与人交往、不敢表现、不敢爬高、不敢走平衡木、缺乏自信等等。

  在丰富多彩的幼儿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能很快适应幼儿的学习生活,但在众多儿童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在游戏中与小朋友格格不入,一个人呆在一旁默不做声;裤子湿了,自己躲在一旁偷偷地流泪;口渴了,不敢拿杯子喝水;老师引导其参与活动,得到的反应却是泪流满面,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诸如此类的情况举不胜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内向、胆小。

  内向的人表现为好静不好动,不善交往,不善言谈,不善表露;性格内向的儿童往往有以下表现:咬手指或衣服、注意力不集中、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愿与人交往、不敢表现、不敢爬高、不敢走平衡木、缺乏自信等等。但是,内向的孩子也有他们的优点,他们善观察、好思考,做事仔细,持之以恒。内向的孩子最大的不足就是不善交往,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的孩子加强人际交往,需要他们豁达大度地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我们要格外关注内向的孩子。

  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造成孩子内向、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有的家庭以权威型模式教孩子,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使孩子只能服从,没有表露意愿的机会,造成孩子唯唯诺诺,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有的孩子因为胆怯或有口吃等语言障碍,不习惯在人多的场合表现自己。此刻,我们不应强迫孩子去表现,甚至责怪他,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变得更加退缩。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最为有利。因此我们应当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孩子的情感和需要,满足他们的合理的需要与要求,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需要取得家园密切配合,让家长多为孩子提供与家庭成员及外界交流的机会。要保护孩子的说话兴趣,做孩子的忠实听众,使孩子有表达意愿的机会和倾诉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利用走亲访友、集体活动、外出游玩等机会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把孩子逐步推向多种社会圈,使孩子在交流活动中逐步喜欢交往,继而变被动交往为主动交往,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儿童是弱小的,须依附于人,成人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是他们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爱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引导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能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内向的孩子哪个班都有,在这些孩子身上很多问题都是很难处理。我们班也有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强强。

  记得刚入学那时,强强给人的印象是既瘦弱又胆小,开学一周了,别的孩子都安定下来了,只有他还哭闹不停,每次上学都牵着家长的衣服不肯放手,即便是家长狠心强硬放下,他也会啜泣半天,直到哭吐了,才渐渐停止。哄他不行,吓唬他更不行,这可怎么办呢?索性就让他哭吧,哭够了就不哭了。下午别的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做户外活动,只有强强一个人远远地站在一旁看着。我试着把他带到小朋友中,让他参加活动,可总也调动不起他的积极性,问他为什么不愿玩,他只小声的说:“我不会玩”天啊!他怎么不会玩呢?“玩”可是孩子的天性啊!我猜想,他可能是怕自己做的不好被别的小朋友嘲笑吧。记得有一次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时候,他被捉住后又哭了,并表示不愿再玩了。对,他肯定是没有自信心。这样想了以后,我就决定帮强强建立自信心。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指定强强当老鹰,让他去捉小鸡,给他强者的身份。果然,这次强强玩的可起劲了。游戏结束时,我特意夸强强是个能干的老鹰,强强可高兴了。后来,再玩这个游戏时,他争着要当老鹰。我就对他说:“你不想换个角色吗?当老母鸡吧。老母鸡比老鹰还勇敢,要保护一群小鸡呢!”强强低下头:“我不……”“不会是吧,没关系,只要敢同老鹰做斗争,就是好母鸡,丢掉小鸡也没关系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个好母鸡。”听了我的话强强就高兴地去玩了。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只要强强举手,我就会让他回答。即便是别的小朋友回答过的,我也会夸他是个勇敢的孩子。就这样,也不知从哪天起,上学时再也听不到强强的哭声了,游戏时多了强强那纯真的笑声。课堂上多了强强自信的回答。家长也惊喜的告诉我强强变得爱说爱笑了。

  其实内向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教师从点滴入手,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和鼓励,内向的孩子也能变外向。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