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地的“市长网上留言板”上收到一则家长投诉:据家长反映“为了不想印卷子,为了挣钱,为了办辅导班,另外收费,乱收费!”语文老师在家长群里推荐辅导书。

事后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老师推荐教辅确有此事,但并不存在“收回扣、拿好处”的情况。
此外,根据当事人张老师解释,因为自家孩子成绩一般,为让其巩固课堂内容,购买了一些课外学习资料,拿到资料后觉得有助于提高成绩,就在班里进行了推荐,建议家长自愿购买。

最终,学校还是决定辞退该老师。原因是“严重违反了‘双减’及中小学校学生使用教辅的相关规定”。大多数网友的反应是“现在的老师太难了”
学校和教育局的做法不免“矫枉过正”了。
也有网友表示,“双减”不是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关于教辅资料的管理,教育部在《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中提到:
“中小学教辅材料的购买与使用实行自愿原则。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中小学校或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在该事件中,涉事老师也曾建议家长自愿购买,并且经过调查,确认书店老板和该老师之间没有存在“收回扣”等利益关系。
但是,对家长在投诉信中提到内容是否属实,有关部门并没有做出更多解释。
正如网友所说,行政执法部门如果盲目一刀切,真的会让老师们“寒心”!
那“双减”之下,老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去年10月,河南省教育厅就教师合法权益问题向有关专家征询意见:
专家给出意见如下:
教师是“双减”政策的主要落实者和执行者,客观上来看,对教师工作存在一些新的挑战。以往学校教学成效的巩固,既有课后通过大量作业来巩固,也有培训机构的间接“助力”。现在这两方面大幅减掉之后,主要是要向课堂要成效,向学校要质量。对教师来说,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因此,教师要努力潜心教学,静心育人,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来。
一是在明确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教师要深入学习掌握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落实好教材内容知识点学习的基本要求;同时要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上进行有效引导,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在优化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双减”政策,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之外,教师要更加关注学情,对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都要了然于心,通过分层教学等方式,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习,帮助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三是在及时巩固知识上下功夫。对于教材内容的基础知识和教学重点,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消化的,就尽量指导帮助学生消化;对于教学难点知识,也要通过课堂或课后服务时间,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难度在加大,工作时间在延长,由此相应地在教师合法权益上建议加大保障力度。教育部门要切实提升和改善教师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特别是要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确保“双减”政策更加有效地落实落地。
来源:新浪微博、浙江省政府官网、河南省教育厅、浙派教师
编辑:邹希
审核:刘阳
监制:王俊健 梁湘毅
【来源: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