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儿童集体活动中的提问技巧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教师提问是幼儿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儿童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以儿童发展为本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而提问设计正是反应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儿童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儿童被动地接受提问,这样的提问也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下面我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提问的类型

  教师提问是幼儿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儿童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一)首先教师的提问按语意可以分为:

  1、述性提问。即指示儿童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儿童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这些残疾人参加运动会和我们健康人参加运动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儿童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儿童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儿童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儿童辩别事物的能力。

  6、反诘提问。指对儿童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儿童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按提问后的产生的效果分

  1、引发讨论的提问:

  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能激发儿童的思维,使儿童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以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如听到故事“狐狸和兔子”后让儿童猜一猜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儿童可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想出很多答案,这样既激活了儿童的思维,又使儿童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进行。再如“认识扇子”的活动,在儿童直接感知扇子在夏天给人们带来凉风时,提出“如果夏天没有扇子会怎么样?”“夏天除了扇子能使人们凉快外,还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凉快?”等问题,让儿童去扩散、去讨论,充分发挥了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激发儿童想象的提问:

  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儿童想象的因素,对儿童提出问题,引导儿童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儿童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儿童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儿童个性化地发展。如听了故事“七色花”后,老师问“假如你是小珍妮,你还想把花瓣寄给谁?让花瓣帮他做什么?”儿童发言踊跃,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灾区的人们,帮助他们消除灾难。”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白血病患者,使他们有健康的血液。”还有的说:“把花瓣寄给老人,让他们年轻长寿。”等等,孩子们都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去体会七色花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美好。

  3、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

  为了帮助儿童正确理解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启发儿童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儿童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如故事“狐狸和兔子”时,问儿童“假如你是兔子,碰到这样的事怎么办?”这一问题使儿童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等狐狸睡着了,悄悄地从烟囱里爬进去,用电棒电死它”有的说:“请来好朋友,一起拿武器去对付狐狸。”等等,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4、有助于探究的提问:

  探究性提问是一种设置悬念,让儿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以寻求答案的一种提问,例如:在一次活动中,为什么同样有电池,电线,小灯泡,可是他的灯泡亮了,而这个却没亮?对此,引导儿童:“看看它们放的位子一样吗?”当儿童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原来三样东西都要联结住才行。接着又提出“那我放在一个方向也连着了,这样会亮吗?”的悬念以引起儿童的好奇,再次尝试寻找答案。

  5、利于双向活动的提问:

  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教师要善于设问,还应该鼓励儿童主动提问,因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如看图讲述活动中,让儿童说说哪一张图片还不理解,哪一个问题还不明白,需要请同伴或老师帮助解答等。这种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地开展讲述、问答活动常常会给儿童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儿童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儿童好奇、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儿童知识水平,不了解儿童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儿童配合不好的现象。出现不从儿童实际出发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等一会儿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这是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有时儿童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或是儿童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儿童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偏离活动中心,要儿童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不着活动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维离开了中心。也就是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如何有效的提问呢?

  一、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

  问重点,保持儿童思维清晰,重点是儿童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词语设问,使儿童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儿童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送货员的活动,老师出示送水的照片问:“照片上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请人送过水吗?除了送水还可以送什么?再例如:活动:轮胎上的花纹

  问散发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儿童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同样以送货员活动为例,说到送货员叔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么,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送货员叔叔的帮助呢?

  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儿童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集体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序列,问题序列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儿童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这是幼儿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儿童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儿童做出正确回答,后一种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得较少。

  2、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幼儿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儿童,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儿童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儿童,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儿童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儿童,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儿童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儿童,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儿童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儿童外部,而儿童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儿童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儿童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儿童自己提出问题”。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儿童答;儿童问-教师答;儿童问-儿童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四、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

  集体教学活动提问时,儿童根据教师口头提问来回答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应做到准确、严谨,清晰、简炼,通俗易懂。(特别是口头提问不宜太长或转变太多,这使儿童记不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诚恳、和谐。在儿童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儿童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儿童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儿童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儿童间、儿童和儿童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儿童对问题的充分理解。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儿童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儿童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儿童与儿童间相互启发;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环境。

  五、重视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答问评价、鼓励儿童质疑问难

  对儿童的答问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的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集体教学活动气氛。儿童回答问题后,非常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对于儿童任何正确的回答,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不应该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对答错者不能讽刺和挖苦,要对出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有利于调动儿童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