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古代教育家——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2010-09-11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实践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

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实践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因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张履祥早年信守王(阳明)学,曾师从明末理学家、亲王学的山阴人刘宗周,学习“慎独”之学,后悟师说之非,乃力辟王氏,专心于程朱理学,晚年仍潜心研录朱熹著作不辍,以为传世书鉴。后人称其“践履笃实,学术纯正。”为“理学真儒”。同治十四年(1871年)从祀文庙。有关张履祥的家庭教育的言论,主要散见于《愿学记》、《初学备忘录》、《训子语》及《训门人语》中。
二、家庭教育思想
(一)注重早期教育
    张履祥曾说“幼稚之时,必见奋起之志,若举动无恒,苟且颓惰,即将事无一济矣。”因此家庭教育要从儿童早期开始。张履祥认为,幼年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道德教育的最佳期,他说:“少年血气未定,善者固易流于不善,不善者亦易反而之善。”也就是说人在少年时期,善与不善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此时若无良好的家教与良善者的引导,不善之习将难得改正,到成年时积习已深,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前途,而且还会影响子孙后代的道德形成,早期教育不仅是家教的起点,也是家庭重点,不可以疏忽。
(二)实施严格教育
    张履祥极端反对父母溺爱子弟,认为溺爱只会使孩子是非不明,沦为不肖子弟,因此父母应“勿以幼儿而宽之”,必须自幼即实施严教。严教与否是贤与不肖子弟产生的关键,他说:“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为父母的“严君之职,不可一日虚矣”。
(三)主张耕读相兼
    张履祥还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
耕读相兼,“虽肄《诗》、《书》,不可不令知稼穑之事;虽秉耒耜,不可不令知《诗》、《书》之义。”家庭对子弟实施的书本知识传授与稼穑教育不可偏废,不可流为虚名,耕则力耕,学则力学,须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隧亡。” 张履祥认为,懂得稼穑的艰难,不但有利于培养子弟勤俭的作风,而且有助于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他说:“筋力有用也,逸则脆弱。”他还指出通过农业劳动亦可由此培养人坚强的意志,“磨练出一副精坚强忍智力”出来,并且由于从事农业劳动是一种重要的“治生”手段,对子弟自幼进行习耕教育,也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关注家长素质
    张履祥十分重视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认为父母提高自身素质是教育好子女的前提,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他说:“修身为急,教子孙为重,然未有不能修身而能教其子孙者也。” 张履祥还认为,父母不但要注意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还应重视学习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能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素质高低的一种表现。为此,他反对有的父母教子不从时就怪罪子弟愚不可训。
    张履祥是一位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作为受传统思想影响很深的儒家学者,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以程朱理学为依据,其中封建性成分不少,但他也是一位长期教学实践的教育家,其思想中除有继承传统的部分外,还有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因此它包含了一些合理的因素,尤其是他提出的耕读相兼不可偏废的主张,实质上是倡导劳心与劳力并重,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质和积极意义。

(中国学前教育网网讯)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教育理论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