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幼网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年回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征稿活动

家长比孩子更需要亲子课

2011-07-25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怕生、任性、好动、焦虑,如今的小孩子们总是面临着许多困扰,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其实或多或少地也面临过。很多年轻妈妈的困


    怕生、任性、好动、焦虑,如今的小孩子们总是面临着许多困扰,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其实或多或少地也面临过。很多年轻妈妈的困惑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迈过这道坎好象要容易许多,而我们的孩子要扭转这样的思维和心理,却好像很困难?
  试着上几堂有针对性的亲子课吧,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你的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你也许会发现:原来你比孩子更需要亲子课。
  “亲子培训课”上的老师的一席话,说中要害:“我们自己的父母,普遍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家中又有两到四个孩子需要养育,所以他们不会在某一个孩子身上放太多的关注,也就是说,他们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暗示:‘这孩子怎么这么特别啊,他太与众不同了。’他们会安慰自己:‘也许大了,孩子的这些毛病就自然改了。’父母不给我们压力,孩子的扭转过程就比较自然。而今天,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妈妈们都声称从育儿的权威书刊上取过经,一发现孩子有什么‘异样’就很紧张,有时显得比孩子还焦虑,至于怎样去扭转呢,心里又没有底,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焦灼,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也就是说,不得法的关注比完全不关注还要糟糕……”教育家傅清然说,这一类妈妈也许就应该带孩子去上“亲子课”,因为,怎样合理地去帮助孩子,解决他(或她)现阶段的问题,这是需要学习的。无论妈妈们有过怎样的教育背景,她在这方面,可能都是一个门外汉。
  亲子课为母子间、妈妈和妈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提供了一个多元的沟通渠道,也许你会发现,就像每一枚硬币都有反面一样,孩子的“另类”行径,往往昭示着他有别样的天赋……上过亲子课,妈妈们获得的,除了平静,还有耐心。
  对付怕生:强行突破“心理距离”并不可取
  卜娟的孩子三岁半,最大的问题是特别怕生,不管是家里来了亲友还是被带到父母所在的公司去,对他人的亲近行为都避之不及。偏偏妈妈喜欢“强力扭转”女儿的这种“社交恐惧倾向”,常强迫女儿去主动对人表示友善,也鼓励同事和朋友来对女儿表现亲昵,比如,“让叔叔抱一下好不好?”“就让阿姨亲一个嘛!”小女孩会发出受辱式的尖叫:“不!别碰我!”而大人们只当是玩笑,“强行突破”之后,小女孩会一整天都气鼓鼓,而且一看到“非礼”过她的叔叔阿姨就掉过脸去,眼中含泪。卜娟叹息:这孩子心气怎么这样偏执?她这样怕生,将来如何在这社会上立足?
  “亲子课”上的情境教育
  亲子培训中心会把所有怕生的小孩集中到一个班上课,并让所有出席的妈妈互换小孩,由妈妈亲身扮演“陌生人”的角色。在场景练习中,老师指导说,“不要一开始就试图突破孩子的‘心理距离’”。怕生的小孩,往往特别自尊和敏感,气质多属黏血质和抑郁质,这种气质的小孩内心感受细腻,特别有想象力和情感方面的悟性,往往具备文学艺术方面的天赋。因此,一开始表现出的戒备和矜持并非坏事,而是孩子甄别交往对象的一个过程。不要一上来就试图跟孩子有身体接触,而是可以蹲下来(这一姿势很重要,可以保证双方的眼神交流,让孩子觉得你是尊重她的),仿佛不经意地跟孩子请教玩具的玩法,请教她为何把太阳画成紫色等等……所谓亲密感,正是在游戏中形成。一会儿,孩子就与别人的妈妈玩得有声有色了。这时节,老师适时地暗示孩子的妈妈,“你可以对孩子与阿姨的亲密表现出一点点嫉妒,不要做过头哦!你会发现这 对孩子的对外交往反而起到推动作用。”可以合理地利用小孩特有的逆反心理。
  “亲子课”教程关键句
  ★ 永远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替他(或她)扣上怕生、胆怯的帽子;也不要为孩子长大后的对外交往忧心忡忡。怕生对孩子而言,只是阶段性的性格特征,通常集中在3到5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格外强烈,像一株刚萌生的势头很猛的幼芽。不要去折断这枝幼芽,随着对外交往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孩子的怕生行为会在5岁后消退,那个时候,他的主动会不会让你感慨他的“单纯不再”呢?
  ★ 突破孩子的“心理距离”要慢一些,对黏血质和抑郁质的孩子,要把他当成年人一样去尊重。 
  ★ 想一想,如何发扬光大孩子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天赋?
  对付任性:膝盖的朝向也会强调你的态度
  Sunny的儿子6岁,从小跟北京的姥姥姥爷长大,快上学了才被Sunny接来上海,不久,妈妈就发现他是个要星星不能给月亮的主,尤其爱看电视和打游戏,一旦他握上遥控器或爸妈的手机,往往喊他吃饭也听不见。有一次Sunny带他去吃饭,他瞄上了邻座阿姨的新手机,非要玩里面的新游戏,结果,把人家两块电池板里的电都打完了犹不肯罢休,弄得那位正在等一个重要电话的阿姨脸色都变了。
  Sunny也很头疼:要是不用“武力”缴械吧,儿子对你的要求永远置若罔闻;要是用“武力”让他停下来,天呐,底下的时间还会愉快吗?肯定是大人叫小孩哭。
  “亲子课”上的情境教育
  “亲子课”上的老师会亲身示范如何对付Sunny儿子这般任性的小孩,老师会不由分说地跑去把电视关掉,或把手机 关掉,然后,趁孩子站着发愣的两三秒钟,迅速跑到孩子面前,站直了,俯身向他,严肃地提出下一个目标,“现在我们吃饭了,请你去帮大家拿筷子!”“现在你去端菜!你耽误大家等你,要向家里所有的人道歉。”讲话的时候,不要带笑,面部表情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也不要蹲下来说话,站直后俯身向着孩子,可以代表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仪;注意语气中不要带丝毫的气急败坏,要平静,你越平静,重建权威的可能性越大;不要用商量的语气,这个时候不是发扬“民主”的时节,而任性的孩子一般极擅长讨价还价,比如“再让我看五分钟!就五分钟!”你一犹豫,就让人逮住缝隙,趁虚而入,你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记得用平静命令的语气,把孩子从电视或手机游戏上引开,对他提出要求时,脸对着他,肩对着他,眼睛平视他,连膝盖也正对着他。在心理学上,膝盖的方向正是决心的方向,如果你对孩子提出要求,膝盖却对着别的方向,孩子可能会觉察到你一刹那的迟疑,他就足以判别,要不要去“执行”你的要求了。
  对付焦虑:充满亲情的抚触是最佳“安慰剂”
  李晖的儿子4岁,他的最大问题是一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嗷嗷叫,最严重的一次,是幼儿园班上的同学抢了他的皮球玩,李晖儿子去要,对方嬉笑说,“不还不还就不还。”谁知李晖儿子“咔”一下就咬了自己的胳膊,把老师和同学吓了一大跳。老师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我没用,连一个球也要不回来,我恨死我自己了!”
  无独有偶,李晖好友的女儿也有这促焦虑过度的倾向,为了邻居家的小孩在游乐场上不把秋千让给她,她就铆足了劲儿揿自己的手心,在那里揿出了一个绛紫印。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小孩在0-3岁的成长阶段,都有过寄养在祖辈家中的经历,李晖是因为出国陪读,李晖好友是因为跑营销,没空管,干脆图省事,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中幼网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中幼网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育理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教育理论

2020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日程安排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